呂光武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教師進修學校 云南 曲靖 654200)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中職信息技術課程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并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為學生之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現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不局限于學生對常用工具的把握。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智慧課堂,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是中職信息技術教學所面臨的新挑戰。
智慧課堂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智慧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共同發展,這將是不可復制的智慧型綜合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并啟迪學生,使學生獲得良好學習體驗和感受。因此,智慧課堂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互動體現教育的智慧。中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智慧課堂的構建是實現智慧教育的核心,同時也是智慧教育環境下的一種新的發展方向。教學中通過智慧課堂的構建實現技術與教育的有效融合,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實力。近幾年來,我國的中職教育在教育教學方面不斷地進行優化改革,教育創新是教育的基本問題。當前的信息技術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解決實際性的問題。課堂教學中仍然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在這一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學構建智慧課堂顯得更加關鍵。
2.1 突破常規構建智慧課堂。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教學有一定的區別。信息技術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與操作。因此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教學發展規律,這樣的教學形式缺乏創意,很難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只是掌握少量的菜單和工具的簡單使用和操作,難以達到應用自如,得心應手的地步,更不能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將束手無策。
例如,在軟件Photoshop教學中,這是操作類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修圖能力,并達到相應的修圖效果。在操作過程中,可以有多種方法和工具達到最終的修圖效果。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機械的將幾種方法演示給學生,最終導致學生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思路,可以給學生介紹較為通用的方式,再通過引導讓學生逐漸深入。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從而發現其他方式。當然學生在日常練習過程中,最常見的修圖就是人像。教師可以將課堂劃分成三個階段。
首先,前期教師可以制作微課視頻,讓學生提前預習人像修圖,對相應的方法和步驟有初步的了解。教師也可以將視頻上傳至終端,讓學生在課前認真觀看仔細了解修圖的方法和所運用的工具。
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模擬影樓處理的證件照。教師可以客串影樓顧客讓學生現場拍照,根據“客戶”需求完成照片的后期處理。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學習,一些簡單的修圖工具,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但在修復過程中,圖片的對比度、瑕疵都需要學生進行精細處理,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引導。當然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工具,使用方法有所區別。同樣的工具不同學生使用,所獲得的最終效果卻有很大區別。這時,教師就可以旁敲側擊讓學生逐漸的掌握修復過程中,所運用的一些工具。通過細節上的引導讓學生對證件修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最后,課程結束階段,教師鼓勵學生分析各類證件照的共同之處和存在的區別,并讓學生總結修圖的一般過程。教師可以適當的補充美學相關知識內容,讓學生積極思考,并運用于實際生活。信息技術課程更注重學生的操作性,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可以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信息的實用性特點,并且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并逐漸地掌握相應的技巧。
2.2 積極創新構建智慧課堂。在新的教育理念影響下,更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目標,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創新和改革教學模式,有效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學生在學習網頁制作相關知識時,不僅要讓學生對常規操作有更好的把握,更要鼓勵學生打開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更具創意的作品。首先,需要學生正確的對待創作過程。其次,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能夠更快速地融入于創作過程之中,并設計出極具創意的作品。
2.3 以問題為導向構建智慧課堂。學生的課堂學習自主性,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自主意識方面。而學生的參與意識,通常體現在學生的課堂習慣表現。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習慣性地給學生設置一系列的問題,從而達到與學生進行互動的目的。這樣也會使得學生完全被動,按照教師的教學預設,學生得出教師所需要的答案。這種教學看似互動頻率較高,但整個課堂依然有教師控制,以教師為主體,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教師害怕在課堂中學生會脫離自己的掌控,影響教學進度,因此自己預設一些問題,并不會花費時間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學生的思維廣度以及深度受到了一定的束縛,只能跟隨教師的步伐前進,整體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教師在課堂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通過有效地引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課堂參與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教學活動。通過適當的引導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系統,培養學生問題探究意愿,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部分時,學生對計算機結構有初步認識是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整個教學的開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教學工具,將計算機的各部分制作成電子模型,然后將各部分零件打散開,然后引導學生共同思考,將各部分零件恢復原狀。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學生的系統性概念,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
2.4 體現課堂教學關聯性構建智慧課堂。通常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最終目標是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例相互結合。首先,教師可以實現橫向關聯,也就是與其他課程教學內容相互整合,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或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特征。通常學生在學習數學和物理知識會接觸一些圖形和公式。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繪圖軟件或相應的編輯類工具參與繪制,讓學生更為直觀的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例如,學生學習了Photoshop之后,就可以自行處理證件照,這樣不僅可以練習學生的技術,也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其次,縱向關聯。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機械的講解理論知識,讓學生掌握簡單的操作步驟,學生只會一味的模仿,學生很難掌握所學習知識,更談不上進行創新應用。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的技術,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之中進行大膽創新。
2.5 合理利用信息化資源構建智慧課堂。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迅速地投入學習,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需要進行教學創新,并導入獨特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可以打開思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多媒體設施實現問題的導入,顯得更加直觀。當然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不只是教學導入階段,會運用到信息化教學資源。在教學內容展示過程中,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施,例如,學生在學習《網絡技術應用》時,許多時候學生對于基礎的概念理解感覺比較乏味,網絡拓撲結構、協議、防火墻、交換機、路由器配置等等,這些理論知識也只會讓學生無從下手。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這一現狀,對于學生接觸一些專業術語較多的知識內容,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設施與動態化的方式展示出來。如,制作成flash動畫、利用思科模擬器軟件等輔助手段來實際操作和展示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更容易,同時也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下,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進行單純的演示,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自主參與。教師通過有效地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不再是掌握冰冷的操作步驟。這也違背了課程改革的要求,當然智慧課堂的構建除了注重課堂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教師的科學引導也是非常關鍵的。正確引導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并萌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產生濃厚興趣,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做好鋪墊。
總而言之,中職信息技術教學智慧課堂的構建,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策略,從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出發。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懂得與他人合作分享,學生之間的互動協作,解決各類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化素養,為學生之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