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我國要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進全民健康。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將健康與體育相結合,以體育促健康,這體現了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其本質目標,但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高職院校需要全新探索的新課題。瑜伽作為具有深厚哲學理念與文化內涵的一項運動,適合所有學生參與,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塑造形體肌肉,緩解壓力,同時滿足學生們更高的體育學習需求。
印度是瑜伽運動的發源地,瑜伽有著悠久的歷史背景,發展到今天已經經歷了五千多年。其運動形式有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追求的是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的統一,運用的是古老易于掌握的技巧,能夠將人們的情感、精神、心理、生理進行積極向上的改變。瑜伽運動包含著深厚的哲學理念,在今天,瑜伽已不單單局限于一門運動,更是值得深入研究剖析的學問。
瑜伽的功能是多種多樣的。首先就生理層面而言,瑜伽體位法能夠伸展肌肉,按摩內臟器官,提高血氧供應,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改善身體健康狀況;瑜伽呼吸法能夠溫和按摩胸部,腹部內的器官。就心理層面而言,練習瑜伽運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穩定情緒,緩解壓力,消除緊張的精神。就精神層面而言,瑜伽的呼吸訓練、冥想、休息術、體位法可以使人們的身體、心理、精神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從而使人們身、心、神均達到放松愉悅的狀態。
德育作為高職院校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職院校重點開設的課程體系。但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較強,絕大部分教育課程都是在課堂內開展,局限于教師將教材中的理論框架傳授給學生,而在教學方式上也仍舊采取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只是囫圇吞棗的將知識讓學生掌握,而對于在實際生活學習過程中,如何運用學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學生依舊處于迷茫狀態。瑜伽作為蘊含深厚哲學的運動方式,提供了修行品德的修煉方法,瑜伽運動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培養學生品德操守的實踐維度,幫助學生切實提高自身的道德品格。
高職院校要想培養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就需要打造高效放松的教育環境。體育教學作為營造良好教學環境的手段之一,受到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但盲目的加強體育訓練,會給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造成關節超伸、脊柱側彎等運動損傷,影響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得不償失。瑜伽運動競技性較弱。其核心就是促進身體健康,十分適合在高職院校中開展。當下社會生活和學習的節奏較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很大的壓力,造成情緒煩躁等現象,瑜伽運動能夠有效化解學生的負面情緒,讓學生在平和、緩慢、溫馨的環境下感受身體內部的協調與平衡,消除緊張心理,保持良好的活力和健康。
終身體育意識指的是培養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以及接受體育教育的意識,這是我國近年在改革發展體育教育過程中提出的概念。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要想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首先應當選擇學生感興趣,入門簡單,覆蓋范圍廣,并具有一定難度挑戰性的運動,瑜伽運動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學生在進行瑜伽運動時,簡單的瑜伽動作基本能夠完成,慢慢的能夠完成高難度動作,其循序漸進的特點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對該運動的持久性,進而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其次,瑜伽運動不僅僅局限于動作的掌握,其包含的哲學思想、人生感悟,值得每個人去細細品味,在其中感受對生活、人生的態度,以及對自身身體的深入了解,從而改變思想,將瑜伽運動作為終身體育鍛煉的 方式。
柔韌度指的是關節和關節系統的活動范圍,就是說人體關節活動幅度以及關節、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和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的能力。身體的柔韌度能夠對我們的身體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確保我們日常生活活動的順利開展,也能夠為學生開展其他體育活動奠定良好的身體基礎,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容易開展體育活動。瑜伽的拉伸術能夠讓身體在瑜伽的體式中逐漸得到伸展,在反復的伸縮練習中提高身體韌帶、肌肉、肌腱等部位的彈性,增加身體的靈活性,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瑜伽的平衡感練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度。瑜伽體位中的三角式、站立式伸展、幻椅式等經典的平衡感練習動作,都需要一定的注意力集中度才能完成。還要具有一定瑜伽基礎的頭倒立、雙手支撐倒立、烏鴉式等體位,更是需要學生心無旁騖的專注于身體之間的協調與平衡。瑜伽球的運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注度。瑜伽球的不穩定性極高,當借助瑜伽球進行離開地面練習時,需要更高的平衡感,才能控制球體不產生過高的滾動效果。在這過程中,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才能在協調自身平衡的同時,控制住瑜伽球的動向。
公共選修課、素質選修課和輔修課是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中存在的課程設置類型,而體育選修課程通常是高職院校開設瑜伽課程的主要方式。對于體育選修課程來說,一般是16-32個課時,這個課時量對于瑜伽運動來說較少,學生僅僅只能碰到瑜伽運動的大門,剛剛挑起對瑜伽運動的興趣,而無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也無從實現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在瑜伽課程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瑜伽教師都只進行呼吸方式以及基本體位教學,對于具有一定難度的瑜伽體式,常常以教學時間有限為由,不予給學生進行講解和傳授。這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來說,會造成瑜伽運動只是拉伸運動,過于簡單,沒有挑戰性的誤區,從而失去對瑜伽運動的興趣;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來說,認為自己能夠完成瑜伽運動的相關動作,對自己身體素質造成誤判,從而不再采取其他方式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綜合素養、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對高職院校的瑜伽課程而言,瑜伽教師的瑜伽專業技能、瑜伽理論知識、瑜伽教學理念和方式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瑜伽運動開展的效果。現階段,我國瑜伽教師隊伍中,男教師數量遠遠少于女教師,這種性別差異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瑜伽運動的態度,會造成瑜伽是適合女性運動項目的錯覺。對于學校的男同學來說,會不愿意選擇瑜伽項目。其次,部分高職院校的瑜伽教師都不是瑜伽專項畢業的,而是從其他體育項目現學現賣,根本沒有受過系統的瑜伽學習,導致學生對瑜伽項目的學習缺乏全面性,上完瑜伽課程后對瑜伽運動一知半解。最后,很多瑜伽老師會因為瑜伽課程是選修課,就放松對學生的課程要求,課堂上只求學生不搗亂,在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時,只求學生順利通過,設置的考核題目相對簡單,缺乏一定的思考性。
瑜伽運動對于教學場地有著一定的要求,需要借助良好的環境營造身心愉悅的氛圍,瑜伽課程的開始通常以冥想的方式導入,冥想需要瑜伽教師言語配合音樂,進行特定場景的營造,如果處于嘈雜的環境內,情境營造的效果會大打折扣,也會擾亂學生的心神,無法進入瑜伽課程。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并沒有根據瑜伽運動的特點建設專用的場地,瑜伽課程往往會在籃球館、羽毛球館等場地進行。而對于瑜伽墊,瑜伽球等基本的教學設備,需要學生自行購買,這極大的打消了學生學習瑜伽運動的熱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高職院校對于瑜伽運動的忽視。高職院校對于瑜伽運動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對瑜伽運動學習的積極性,導致抱著高期待選擇瑜伽運動的學生,在參與幾節瑜伽課程后,造成嚴重的現實和期待之間的落差,對瑜伽運動的熱忱逐漸消亡。加之不完善的運動環境,使得學生無法全身心的進入瑜伽運動學習中,導致瑜伽課程效果大打折扣,與設置瑜伽課程的目標背道而馳。
現階段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瑜伽課程仍舊采取的是講解示范、自主練習的模式。瑜伽教師首先對學生講解動作的來源、功能和標準做法,然后進行動作示范,并講解動作要點,帶著學生進行幾遍正確動作的演示,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參與瑜伽課堂教學的后期,極易喪失對瑜伽課程的興趣,導致課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上課開小差。這種教學模式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學生仍舊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習自主能動性較低,課堂參與度不高。同時,很多瑜伽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瑜伽動作都是固定套路,瑜伽教師并沒有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相應的創編,而對于瑜伽的理論知識或相關動作的最前沿發展動態,也沒有及時的向學生進行講授或傳授。
高職院校應當充分認識到瑜伽運動對于學生身體、心理、精神層面的重要作用,改變對瑜伽運動的態度,著重瑜伽課程體系建設。首先,選擇適合本學校學生的瑜伽教材,根據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設置瑜伽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并與瑜伽教學教材進行相應的對接。其次,設置科學合理的瑜伽課程,根據學生特點和瑜伽課程特點,合理安排瑜伽課程開設時間,開設時長,確保瑜伽運動長期性和持續性特點的充分發揮,切實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最后,構建科學嚴謹、健全的瑜伽教師評價體系制度,對開設的瑜伽課程進行評價,全面掌握瑜伽課程的開設情況和開設效果。對于學生反饋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查和改善,從學生需求出發,健全教師評價指標,促進瑜伽課程質量的有序 提高。
高職院校提高瑜伽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應從兩個方面開展,第一個方面是在應聘階段,設置瑜伽教師進入門檻,以較高的標準嚴格篩選應聘教師簡歷,并對瑜伽教師的專業能力、綜合素質、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考察,確保其能為本院校瑜伽課程的開展增添新的活力,同時要制定相關政策吸引高質量,高素質的瑜伽教師人才,確保瑜伽課程高質量開展。另一個方面是提高在職瑜伽教師的專業水平,首先,職院校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一系列瑜伽運動相關的培訓活動,不斷提高本院校瑜伽教師的瑜伽專業能力、瑜伽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其次,開設瑜伽運動教師培訓班,自主培養瑜伽師資,給瑜伽教師創造進修和交流的機會,提供對外交流平臺,讓瑜伽教師在和其他優秀院校交流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教學模式,提高自身教學質量。
瑜伽運動教學對場地設施有著一定的要求,但要求較低,不需要學校花費巨額資源就可以實現。首先,高職院校應當開辟瑜伽運動教學場所,結合本院校相關場館建設情況,在健美操館、體育舞蹈室等和瑜伽運動有著相似場所要求的場館內設置瑜伽課程開設場地,確保場地內具備整潔的地面,音樂音響和相對安靜的環境。其次,高職院校應當購置瑜伽運動教學過程中基礎的教學工具,如瑜伽球、瑜伽墊等,建立科學合理的設備使用制度,確保瑜伽教學工具的長期使用性,增加學生參與瑜伽課程的便捷性。最后,要給予瑜伽教師一定的場地靈活使用權,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瑜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室外開展瑜伽教學活動,帶領學生親近自然,實現身、心、神的全面放松,讓學生在和大自然的接觸中,緩解生活、學習的壓力,消除緊張的神經,修復疲憊的心靈。
在瑜伽課程開展過程中,首先應當以講解示范、自主練習為基礎教學模式,在對瑜伽基礎動作進行講解時,該模式能夠最直接最簡單的讓學生明白瑜伽體式的正確姿勢和動作的重難點,學生能夠清晰的理解并正確展示瑜伽動作。其次,開設高職院校瑜伽教學競賽,在學生具有一定的瑜伽基礎前提下,進行自主創編,根據競賽要求的相關主題,設計一套瑜伽動作,在競賽過程中和其他院校的學生進行交流碰撞,從而在競爭中提升瑜伽能力。最后,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教學工具也在不斷發展,瑜伽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教學工具,實現瑜伽課堂現代化教學。可以布置相關主題的課后作業,讓學生通過錄制的方式創作作品,并在課堂內進行展示,進行評比,讓學生講解作品創作過程。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生對瑜伽運動的掌握程度。
總而言之,瑜伽運動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心理狀態的穩定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其覆蓋面廣泛,運動量可調節的特點十分適合在高職院校中開展。然而,在目前高職院校瑜伽課程開展中,依舊存在教學環境不高、師資力量較弱、教學模式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等現象,需要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身院校瑜伽課程發展的改善計劃,切實提高瑜伽課程教學質量,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