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劉園 王楠 北京聯合大學
2020年5月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體育課程作為高校諸多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對于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有著先天優勢,不同專家從不同體育運動項目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也取得了較好的經驗和成效,而資料研究表明,對于足球課課程思政的研究尚未系統的開展,2017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指出鼓勵高校集中資源,向足球等國家重點發展項目進行調整,如此,體育教師如何根據本校運動隊實際情況,深入剖析足球課中蘊含的德育資源和思想政治素質含量,并依據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以潤物細無聲之勢,真正落實到足球教學實踐當中,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思政教育與足球課教學的有機統一,切實發揮足球運動對大學生育體和育人的雙重作用,是當下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當前部分大學生存在思想道德和品質缺乏問題,再加上互聯網科技發展迅猛,各類多媒體資源沖擊,國內外多種文化交織,社會競爭壓力激烈,大學生身心變化呈現出新特點,心理沖突呈現出新問題。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殿堂,深厚的價值取向、學術氛圍、思想理念、道德底蘊對社會進步產生強大的輻射作用。“健全人格,首在體育”,足球運動作為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在國家大力發展校園足球的推動下,足球課作為高校必修的公共課程,知識技能傳授僅是足球課程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具有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蘊含著大量的思政元素,比如愛國主義、集體意識、規則意識、頑強拼搏、不畏困難、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精神。開展足球課程思政,旨在從知識技能與價值引領彼此融合中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的不僅是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亦能夠使更多學生通過足球課程思政的學習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養成,并自主內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承載。
從課程思政建設角度,要求在全國所有高校和所有學科專業中全面進行推進。在傳統的足球課教學開展過程中,體育教師是教學活動組織的實踐者,即從足球課前期準備部分→基本教學部分→身體素質練習部分→結束部分的每個環節皆有體育教師一肩挑,然而,思考社會現狀會發現,體育與醫療、旅游等產業的融合必然折射到高校內對體育學科建設的實際需求,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壁壘的破冰是一種趨勢,由此而得出的結論是體育課程的教書育人不再是單槍匹馬就能完成的事業,同時,因為課程思政以立德樹人為目標,足球課程思政作為課程思政的渠道之一,涉及人才核心的培養,這無疑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1],它需要考慮諸多相關因素,如足球課程內容和組織形式、教師隊伍、教學資源建設等等,由此,再次印證上述結論,推進足球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多方參與,劃分責任主體,并以此為契機,逐步形成體育教學部全體教師人人參與、深入推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
課程思政明確了“培養什么人”的問題,為足球課挖掘自身的育人內涵指明了方向。如此,實現足球課與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的根本前提是,如何挖掘足球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首先,通過調查問卷和教學實踐,深度剖析高校足球課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其次,通過閱讀大量文獻,了解專家學者研究成果并整理分析,奠定理論基礎;再次,離不開專家指導,對體育教育專家和思想政治教育專家進行訪談,總結基本的思政元素;最后,將這些思政元素梳理,并融入足球體育教學實踐中。
通過大量問卷調查、資料閱讀以及專家訪談發現,足球運動蘊含著大量的思政元素,比如愛國主義、團隊協作、集體意識、規則意識、頑強拼搏、不畏困難、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精神,有著一定的學科優勢。然而,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以及足球教學的不斷實踐,必須值得注意的是,足球課思政元素將更加豐富和多元,因此,在依托體育課程教學進行育人時,在教學內容中尋找政治、理論、價值認同是有效推進體育課程思政的重要現實問題[2]。
高校足球課開展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并不是兩門課程的疊加,而是將思政元素融入足球課程教育教學中,挖掘以及豐富足球課程自身的育人內涵,實現知識技能與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因此,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足球體育教學中,不能生搬硬套,而是根據足球課的特點,深化體育課程目標,尋求適合的教學方法,貫穿到足球課的每個環節,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融入,構建出一套完整的、可持續的、連貫的足球課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方案。
從普通高校足球課開展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意義來看,組建一支協同聯合的教師團隊,是保障足球課開展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關鍵。第一,不同體育課程的體育教師之間、思想政治老師和體育老師之間聯合[4],一方面借鑒其他體育教師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請課程思政教師給予理論性指導,給予足球課思政元素一定的深度、廣度和厚度。第二,用融合的角度完善足球課程,將知識技能與價值引領融合,貫穿到足球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組織形式、評價機制等等,從整體上規劃,打破學科邊界的局限性。
以我校足球課開展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為例,部門按照學校的課程思政實施方案,制定了部門的課程思政實施方案。第一階段,體育教學部老師作為部門的課程思政實施的試點,進行了課程思政的實驗與探索并創作了健美操、武術、啦啦操的課程思政融入作品。第二階段,聯合六名教師進行足球課程思政建設,包括管理學院和體育教學部的相關副教授,探索足球課程思政協同的有效路徑。第三階段,鑒于上述研究和實踐成果,未來逐步實現體育教學部全體教師人人參與、體育課程全部進行,深入推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
課程思政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純理論性的思政教育的輸出流程,然而,已經通過大量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表明,不同課程體系的育人功能不盡相同,課程思政為不同課程體系提供了共同框架。思政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課程思政”理念統領體育教學改革,深化體育課程育人目標,實現三全育人的總體目標,對于實現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此,足球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設置,第一,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整合,從高校體育專業最終人才培養的角度,系統設計體育課程思政育人目標,是知識技能、綜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和價值觀念塑造的整合。第二,足球課開展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目標,從學科之間、產業之間融合的角度,整體性規劃足球課程思政目標,建立各類體育科目之間的聯系性和銜接性。
通過足球課課程思政實踐研究,構建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足球課融入課程思政教學方案,使本部校區足球課學生受益,延續到其他校區足球課中,最終目標是將實踐整理出的足球課課程思政教學方案推廣到其他專項體育課中,為其他專項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提供系統化的可行性強、有針對性、可以借鑒的教學方案。因此,課堂教學是主渠道[4],而要一套完整的、可持續的、連貫的足球課程教學組織流程,便于優化和推廣。
以我校足球課開展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為例,與體育教學部足球課教師共同通過課堂實踐,挖掘出足球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完成將其自然的融入足球課各環節的目標,足球課程教學組織流程如下:第一,在準備活動中,加入游戲環節,在游戲中增強學生們的集體意識。第二,在課堂組織上,可以進行分組教學,讓學生們學習什么是犧牲精神,什么是奉獻精神。第三,在足球課技術技能練習時,感到枯燥乏味時,發揮優秀運動員榜樣引領作用,激發學生們吃苦耐勞精神。第四,在身體素質訓練環節中,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所有的體育課程都有本環節,可以增加一些拓展訓練,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們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第五,在足球比賽環節,可以引導學生規則意識、團隊協作意識、頑強拼搏意識、愛國主義精神等。第六,在課堂小結部分,增加時事政治部分,通過時事政治來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七,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提醒學生們要養成自律學生的能力。
對于足球課開展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研究,不僅限于理論上挖掘足球課程思政元素,最重要的是通過一線教學實踐,通過學生的教學效果來檢驗研究的可行性,并進行總結和完善,真正完成足球課程思政的閉環,由此,一套科學的足球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
第一,確定評價的原則,單向的以足球考試為結果的評價難以反映真實的德育效果,因此科學性、系統性、過程性為原則。第二,確定評價的內容,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是對足球課程思政目標中的知識技能、綜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和價值觀念的統一。
綜上所述,普通高校足球課開展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路徑,需要發掘足球課中蘊含的思政要素,包括對教學目標、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設計,研究探索課程思政與足球課程教學協同育人的方法路徑,然而,這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因此一支協同聯合的教師團隊不容忽視,同時,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攻關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