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蘇芹
(江蘇省新沂市第五中學 江蘇 新沂 221400)
在校園管理中,班級是最為重要、最為基本的組成單位,也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在班主任作為教育者、引導者和組織者,應采取有效的措施,貫徹“以生為本”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營建自主管理的氛圍,強化主人公意識,增強班級管理的有效性。“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模式中,凸顯三個主要特點:人本性、創造性、情感性。班級管理中,教師應把握這三個特點,找到有效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筆者對班級管理的實踐經驗和體會,總結了“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級管理的幾條有效策略,以期與一線的同仁交流分享。
班級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主要場所,學生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為此,一個班級的學風、班風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作為班主任,應首先加強班級常規管理,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班級公約,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準則,從而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班級公約的制定,教師應改變“保姆式”的做法,改變教師一人說眾人遵守的管理模式,而是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班規的制定中,自己制定的班規自己遵守,這樣的班規更有說服力,更容易發揮其效益,有效約束和規范學生的言行。當然,學生參與到班級公約的制定,在制定的過程中,也不是學生完全自主,班主任應給以引領,從班級公約的哪些主要方面制定,否則,學生眾說紛紜,難以達成一致意見。
如筆者根據現在初中生經常有打架斗毆的現象,于是利用班會課,組織學生真毒這種現象展開討論“打架有哪些危害”,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所見所聞而暢所欲言,通過交流和討論,他們意識到被打的承受身體的傷痛,打人者需要經濟賠償,需要承擔責任,也容易遭到大家的孤立。通過這個討論,讓愛打架的學生醍醐灌頂,充分認識到打架的危害性,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一定的約束作用。再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打架斗毆的問題制定班規,如果違反這條班規,會受到怎樣的懲罰,他們給出“反思”、“寫檢討”、“回家反省”、“罰站”、“罰一個月的值日”……再將各個小組擬定的班規進行公示、讓學生對這些方案進行投票,按照票數最多的一條作為班規,一旦違反,自愿受罰,不需要班主任強求,效果比班主任制定好往墻上一貼、學生違反立刻叫家長等要好百倍。如此的管理,從常規入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營建自主管理的新局面。
課間是學生短暫休息、調整狀態的時段,雖然課間僅僅10分鐘時間,但是,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多元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消除疲勞,放松心情,以快樂、飽滿的情緒投入到下節課的學習活動中。而多元趣味活動的開展,又是激發學生興趣,提升班級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也通過活動的開展,減少學生利用課間做一些追逐打鬧、碰傷等。為此,作為班主任,應走出辦公室,組織和參與一些趣味的活動,從根本上改變課間違紀現象的發生。
2.1 教師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討論,課間如何有效利用,開展哪些小活動,并在達成一致意見后,再放手讓學生制定活動方案,制定詳實的活動內容和活動的流程,再真正落實。這樣,既有助于課間活動的豐富、有效開展,也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2.2 開展課后活動,也是豐富學生學校生活的有效手段。課外活動的開展,筆者首先讓班干部設計問卷調查,包括閱讀、籃球、足球、象棋等,對班級同學進行調查,再根據調查結果,形成興趣小組,再讓學生自主推選出每一個興趣小組的組長。這樣,課外興趣小組的活動,將有序、有效開展,課外活動不再是一盤散沙。在活動課上,在課間,學生們有的閱讀、有的下棋、有的玩游戲、有的打球,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們在自己的興趣領域中自主活動,既愉悅了身心,也培養了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并且,學生們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他們課間、課后忙于“玩”,打架、爭吵等的現象明顯減少,多元活動,優化了活動效果,并且,多元活動的開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更好發展,同時,也融洽了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活動為班級有效管理增趣、添彩、加色,為班級管理注入新活力。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班主任應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特殊對待優秀生,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困生,更不能放棄任何一個“雙差生”,應給每一個學生以關愛和幫助,促進學困生不斷進步、主動轉化,促優秀生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讓自己更優秀,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首先,對于一些“雙差生”,教師應少給他們批評和指責,善于捕捉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以此為契機,幫助學生不斷轉化,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不斷強化自信,讓其取得更好的發展。如班級有個學生叫李曉龍,他上課不注意聽講,總是找自己的周圍同學的“小麻煩”,經常做一些“惡作劇”,總是惹是生非,經常與跨年級參與打架斗毆,初一時因參與打架而進入當地派出所進行調節三次,是典型的問題學生。筆者對這個學生,沒有像其他班主任那樣,將該生在學校的所作所為形成材料,請家長,讓家長將其帶回家反省一段時間,回來后,再想辦法讓其再回家反省,這樣,一學期在學校的時間不到一個月,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都圖個省心,學生也落個安靜,該生在家中出現問題,也不會找到學校。可是,這樣的做法明顯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初衷,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筆者接過這個班,沒有對該生放棄,而是首先進行家訪,了解到這個學生的家庭背景的特殊性:父母離婚多年,母親再嫁,爸爸再娶,常年在外,對這個孩子不管不問,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過,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不良風氣。
了解了該生的情況,也了解到該生的一些優點,如該生對爺爺奶奶比較孝順,干活也有力氣。于是,筆者針對這些“閃光點”而有效實施教育方式,讓這個學生擔當紀律委員和生活委員,負責班級的記錄和生活衛生,“班干部”的重任,讓該生有了擔當,促其自律,服務他人,產生了服務意識,上課也不搗亂,也逐漸認真聽課,筆者及時對于他的轉化給以表揚和鼓勵,經常找其促其談心,逐漸縮短了心靈之間的距離,增進了感情。在筆者的引導下,該生的自身的努力下,不斷轉化,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讓其產生成功的動力源泉,讓班級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中,經常出現一些學生與班主任老師、科任老師對著干的現象,表現為讓課堂上班級保持安靜,而部分學生則偏偏竊竊私語,聽不到誰在講班級又不安靜情況,班主任要求周一到周五必需穿校服,而部分學生就是說校服不漂亮,要求學生認真讀書,滲透“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時,他們偏偏說大經理沒有幾個985名校畢業的,甚至用身邊的沒有學歷的個別人的成功的例子反駁老師......基于這些現象,班主任不能一味地給以斥責,而應靈活管理方法,不斷拓展新卻道,讓學生在多渠道的班級管理中,提升自身價值,促使班級管理順利進行。
采用多渠道管理,首先應根據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新曲,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如筆者通過調查、談心等方式,了解到班級中對音樂、舞蹈等感興趣的學生,筆者提前告訴他們:元旦聯歡會、國慶節匯演等的節目,他們準備;對于體育特長生,筆者組織他們成為體育興趣小組,選拔一個隊長,每一天的早上在隊長的帶領下堅持長跑訓練,每天的活動課,讓他們獨自活動,允許他們跳、投擲等,在元旦長跑比賽中,他們一展風姿,在春季、秋季運動會的賽場上,有他們矯健的步伐、昂揚的身姿;對于喜歡繪畫的學生,成立繪畫俱樂部,這些組員,是班級黑板報的負責人,制作一些宣傳海報等,他們的特長派上用場;對于一些喜歡英語的學生,筆者也鼓勵他們組成英語興趣學習小組,指導他們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如講英語故事、交流英語學習的體會和經驗、討論閱讀的書目等,也組織他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促其活學活用。如疫情期間,鼓勵他們成為義工,宣傳居家抗疫的重要性;結合一些節日,如環境保護日,組織他們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宣傳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性的活動發展知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多元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整體提升的有效手段,是班級良性發展的重要舉措。
多渠道管理,除了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點,組織開展多元化的活動、興趣小組等,促進學生個性化、綜合化發展之外,經常聯系家長,家校共育,也是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有效策略。以新入學的七年級的班級管理為例,筆者擔任七年級的班主任時,首先開展“拉著家長一起讀書”的活動,筆者一直在班級群里分布初一學生必讀的書目,如《西游記》、《朝花夕拾》等,除了要求家長和學生親子共讀之外,筆者還布置家長閱讀《正面管教》等,之后,建立家長讀書、教育孩子的交流群,鼓勵每周家長閱讀打卡制,鼓勵家長將閱讀后的心得分享給大家,如因為家長在打卡的同時,也發表了感言:與其逼孩子看書,逼著孩子寫作業,不如先逼自己一把,“育兒先育己,不然,你的付出將99%是無用的。這樣,家長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和班主任站在教育孩子的跑道上,為班級管理奠定了基礎。
總而言之,“以生為本”理念下的班級管理,班主任應將學生從被管理的困境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參與管理,實現自主管理的目標。現代教育學認為現代教育的根本就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班級管理也不例外。在班級管理中,教師應貫徹“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發展為本”的理念,采用有效的管理模式,全面加強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