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欽忠
(福建省詔安縣麻寮小學 福建 漳州 363508)
小學數學新課標強調教學過程的互動性,重視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思考、質疑以及論證等過程,以發展其數學核心素養。“導學互動”教學充分融合了課堂教學中的引導和互動兩個環節,力爭在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實現以導促學和導學互動。該種教學模式對于年齡尚小的小學生來講,可以促進他們參與到各種數學活動中,增加與其他同學的互動,滿足數學新課改的要求。本文結合數學課堂教學實際情況,探討導學互動模式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借鑒。
小學數學新課標強調指出,要讓課堂互動起來,所講內容要與學生實際感受相匹配,教學方式要多元化,尤其要注重所講內容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老師忽視導入環節,開篇就切入正題講解,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難被調動。有的老師雖然也重視導入,但是大都是以文字講解為主,沒有結合一些信息化手段導入,起到的效果也一般。因此,在課堂導入中,教師要結合高段學生的學情和個性,由淺入深地推進,防止學生因為接觸的知識太難而失去學習興趣。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要根據所講內容和教學大綱采用提問題、視頻呈現以及情境導入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比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這節課時,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教材中兩個長方形花壇的長和寬,然后詢問學生怎樣計算其面積?學生對長方形面積有了初步認識后,再利用多媒體出示其他形狀的多邊形,同時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A4紙手動制作多邊形,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就會與老師和其他同學加強互動,知道多邊形各條邊是怎么折疊出來的,這樣在接下來教師講解面積的推導公式時學生理解就會更容易。因此,教師要合理利用新課開始前的幾分鐘,采用導學互動模式提高學生對接下來新知識的認識,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導學互動模式強調讓學生參與進教學中,通過設置情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消化新知識,實現公平化教學。很多老師在新課講解中采用的手段過于單一,模式一般為講解重難點知識、學生端坐聽講、隨機提問和學生練習的固定形式,師生之間缺少有效的互動交流,有時候老師雖然也注重提問,但是存在很多無效提問,影響了課堂教學深入性。基于此,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不僅要將知識點講透徹,也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收獲和情感態度,幫助他們建立起學習信心,將更多精力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
比如在教學《方程的意義》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一些活動,將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課堂的常規,引導學生多元化學習,走進數學的世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結合課本中的情境圖,與學生一塊寫一些方程并提醒學生在書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等式的類型,同時方程中必須由未知數;最后在“做一做”的模塊中,讓學生說一下哪些式子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的意義是什么,集體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答案。因此,在課程講授過程中,讓學生參與進來,始終以問題為引導并創設情境,會充分的挖掘學生學習潛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在不斷的探究中對所學知識點加深理解。
很多學生感覺到數學較為抽象,不容易理解,這也可能與教師平時的課后復習不到位有關。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是少的,教師可以將導學互動模式應用在課后復習環節中,引導學生及時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首先,在課堂的最后時間,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知識框架,哪些是重難點知識,自己哪些地方還沒有聽懂,要求學生按照發下來的記錄單詳細的記錄下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發起討論,相互彌補彼此總結的不足并借鑒彼此學習的長處,通過互動的方式解決不會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巡視課堂,當學生的自主探究出現問題時,教師再通過點撥開竅的形式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其深度數學思維。最后,教師給出知識的框架圖,讓學生再次熟悉一下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而讓學生系統的掌握所學。因此,通過讓學生在小組互動中總結知識,可以很好的判斷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針對性就會更強。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學的手段,比如微課和慕課,將一些難點以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課下結合自己不會的地方加強學生,學生也可以利用線上的模式與教師溝通,讓互動的模式更加多元化,滿足現代數學的教育理念。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的數學知識點較多也較抽象,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吃力,慢慢的對數學失去了興趣。導學互動模式是一種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法,強調教師的引導和課堂互動教學。下一步,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數學新課改的理念,同時根據高段學生的個性和學習特點,積極的在課堂上融入導學互動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的融入課堂學習中,提高對知識點的認知,力爭打造高效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