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維琛
(寧夏育才中學 寧夏 銀川 750000)
在高中階段的課程體系當中,數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思維及能力的發展都有著較強的推動作用。但相比于初中數學知識,高中數學知識在難度上有著較大的跨越,抽象性更強,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遇到障礙和困難,很難達到預期的課程教學效果。所以,在當前,教師就應該不斷促進課程教學和信息技術之間的整合,真正的做到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象,使得課程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得到融合和創新。
在以往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的開展中,大部分的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都較為被動,只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亦步亦趨的跟隨,對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的發展非常不利,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和掌握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思維惰性,要想達到理想當中的課程教學效果是非常難的。因此在當前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加強信息技術的整合,改善這樣的現象,使得翻轉課堂得到構建。例如,在講解《圓的標準方程》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就應該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那就是讓學生加強圓標準方程的理解和運用,并可以在條件不同下對待定系數進行利用對圓的標準方程進行求取。所以,教師就可以預設學生在重難點掌握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前進行講解、錄制、資源整合、剪輯形成5-8分鐘的微視頻,在微信當中上傳,讓學生在預習當中運用。在后續課程教學的開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闡述自己在預習中的困難和障礙,教師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解決,教師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引導。使得學生成為課程當中的小主人,使得翻轉課堂的構建得到實現。
在數學課程教學的開展中,情景創設是不可或缺的[1]。通過情景創設可以拉近學生和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得理想的課程教學效果得到實現。而信息技術的功能性是非常強大的。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開展中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使得課程情景得到完善和優化,使得理想的課程教學效果得到實現。例如,在講解“空間物體三視圖”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開展中首先就可以對幾何畫板進行利用,將若干正方體擺成圖形的過程以動態的方式進行呈現,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左邊進行觀察。在引導學生觀察的過程中可以讓立體圖形以動態的方式呈360°旋轉,使得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更加方便。在后續中,教師依舊可以借助畫板對其中的小正方形拿掉,讓學生展現自己的空間想象說一說站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可以得到怎樣的圖形。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使得課程教學當中的情景創設得到完善和優化。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多樣化[2]。所以,在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功能,使得學生的諸多需求得到滿足,使得課程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更加鮮活和形象。例如,在講解對數函數、指數函數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假如教師只是指導學生用描點法對有限的特殊函數圖像進行作出,并讓學生結合圖像分析函數性質的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不懂為何畫幾個圖像?為何有限函數圖像可以對一般的代表?為何將底數a劃分為兩個區間?等。在這時教師就可以展現幾何畫板功能,引導學生隨意對a的值進行選取,讓學生以動態的方式感受到圖像是怎樣隨著a產生變化的。使得教學效果變得更好。
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下,為課程當中的教學實踐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需要教師加強運用[3]。例如,在日常課下可以在微信、QQ中建群,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合作探討。可以在日常當中借助互聯網的強大資源實現在線教學、遠程教學、資源庫的構建等。這樣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新的空間,使得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的作用和價值得到不斷的展現。
總之,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加強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是非常關鍵的,可以為教學的開展提供更多的選擇,迎合時代的發展趨勢,使得教學的現代化、信息化建設得到加大,在課程教學的開展中展現出傳統教育手段和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在此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加強信息技術的整合,以此來構建翻轉課堂、優化情景創設、滿足學習需求、增強教學實踐,使得理想的課程教學效果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