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然 山東中醫藥大學
對于乒乓球運動員而言,正手拉球技術是在比賽中最主要的一個得分手段,其特點可以概括為速度快、站位近以及穩健性好等[1],是一種回擊下旋球的必備技術。然而不少乒乓球運動員在實際的訓練以及比賽時,會出現正手拉球失誤較多的問題,具體表現為運動員的揮拍動作過大或是高重心擊球等。據此,本文通過對正手拉球中的一些技巧以及細節進行分析,提出了以下幾個要點望與同行進行交流分享。
熟練掌握正手拉球技巧的一個關鍵點在于,把握好基本技巧與動作,其中,學會科學的站位就十分關鍵。如果站位不好,那么在比賽或是訓練中就不可能有一個最好的擊球點出球,同時站位不好,也會造成比賽或是訓練中自身動作的不協調,如運動員的兩腳平行站立,這樣錯誤的站位就會導致沒有重心點,整個動作就十分不協調。其實,最為理想的站位應是保持兩腳與肩同寬,或是稍寬一點也行[2]。然后將自己的左腳微微前傾,膝關節稍曲,與此同時始終保持自身的一個挺胸收腹的狀態。身體要保持放松,確保身體能夠像彈簧一樣靈活。當然,這個動作也不是站死的,對于不同的來球,站位也要有不同程度的微調。需注意的是,站位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點在于要保證身體像彈簧一樣,能夠對不同的來球進行科學的調整。
對于正手拉球而言,其最重要的一個技巧就是學會如何重心移動,把握好自身的重心點,以此來實現穩健的正手拉球。在乒乓球比賽中運動員更多的是用身體來打球,身體的重心點也是會隨著不同的來球而發生變化。在比賽或是訓練中,如果自身的重心偏移或是重心不穩,那么就會造成出去的球沒有質量的問題。如何把握重心?首先,在不擊球的時候應確保自身重心點在兩腳的中間,調整好步伐后,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擊球位置以及擊球點,此時我們應該將自身重心往右腳偏移,即此時的重心點位于右腳。然后,當我們處于往前迎的過程作用力到球時,此時身體的重心點應該從右腳迅速地移到左腳上,需注意的是,重心應是往前走的,而不是向左走的。重心移動要想取得一個好的效果,應是在重心轉移到左腳的時候就接觸到球,此時將擁有較好的穩定性,以及較強的力量。
腰部作為連接我們上下身的樞紐,有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3]。有句話說的好“力從腳跟生”,而如何將這個力作用于乒乓球上呢?此時,腰部的意義凸顯。在平時的訓練或是比賽中,一些乒乓球運動員會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腰部過于緊張,導致腰部僵硬且缺乏靈活性。據此,為了規避這一問題,我們應在身體重心帶動的情況下合理地放松我們的腰部,讓我們的腰部跟著身體重心的轉移來適當的轉動,以此來帶動我們的上身,將力量作用于球上。需注意的是,當我們擊球后,我們應將腰部“鎖住”,即控制好腰部的轉動,避免其因身體重心的轉移導致轉腰的幅度過大,為下一次的再發力做好基礎條件。
乒乓球屬于半圓化運動,而前臂“半圓”動作是否到位取決于大臂[4]。在上述基本技巧掌握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關注到大臂動作,也會影響到整個動作的完成效果。因此,我們應該關注好大臂,尤其是在對拉、遠臺處理球時,大臂的動作沒到位,球也是不會過網的。大臂應與腰部一起進行協調發力,當腰部在轉動時,以腰控大臂,大臂就開始發力了,此時大臂將力傳送至前臂,在擊球的一瞬間,收縮前臂用力擊球?;诹W原理,當我們的大臂與小臂的角度越小,半徑就越小。通過收縮前臂,縮小半徑從而使速度加快,加強力量。當我們在擊球時,應根據需求合理變化大臂與小臂的角度,注意拉球時腰部、大臂、前臂之間的發力協調。
離球拍最近的就是我們的手腕和手指了,合理運用手腕手指,會使正手拉球技術水平提升。具體而言,我們在拉拍時,手腕應是處于一個放松的狀態,手腕微微展開,當我們接觸到球時,我們的手腕應是發力往前收的,此時我們的手腕應配合好前臂的“半圓”。直拍選手在拉球中使用手指,應該在接觸到球時,用拇指發力壓球拍,此時中指也應發力,給球拍一個往前頂的力。而對于橫拍選手而言,其使用到的手指應該是拇指和后面的食指。
在正手拉球中,一些業務的乒乓球選手在啟動時兩腳都是不動的,相反,職業的乒乓球運動員往往在拉球時其左腳都會進行一個很大力量的蹬地動作,我們甚至可以聽到其蹬地的響聲。這一動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用腳步力量的傳導所需要原始力量,借助蹬地的力量,使我們上身的力量變大。
現下我們可以發現乒乓球比賽演變得日益激烈,在比賽中球的來回逐步增多,以前乒乓球運動員可能兩三板就能得分,現在需要第四板或是第五板才能得分。在此情況下,我們自身具備還原意識就顯得十分重要。因為我們只有確保了配套動作的正確,才能確保擊球質量,如若動作一亂,將會導致整個運動的過程缺乏有序性。在平時的比賽或是訓練中,我們都要培養自身的還原意識,確保在擊球后能夠條件反射地將動作快速還原,以此規范自身的身體動作,提高擊球的科學性。
這一點對于正手拉球動作而言十分關鍵。所謂身體控球,即通過判斷來球落點弧線的高低,調節自身的重心高度[5]。如果判斷來球高的話,此時我們的重心也應適當高一點,如果我們的重心很低,則會出現下打上發力體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不具備明確的發力方向,無法準確地將力量作用在擊球點上;其次,這種情況下我們擊球極易出現打到球的中部或者中下部的問題,擊出的球也無法保證不出界;最后,即使我們把球打回去了,此時球過去的弧線與速度也不具備給對方造成威脅的條件。所以,當我們在拉球時,應該根據來球的高度科學地調整自身的身體重心,如果來球高,那我們重心也應高,如果來球低,那我們重心也應低,這樣我們處理來球時則不會出現失誤。
在比賽或是訓練過程中,控制好控球區域十分關鍵,這關系著正手拉球的質量。控球區域即指的是球拍與球的距離,隨時對這一距離進行調整,使其始終保持在最佳的距離范圍內,以此來提高拉球質量。距離控制過大,則會導致擊球時間的滯后,過小則會導致自身的力量無法發出,對球不能進行合理地控制。
來球時,我們就應該準確地判斷出來球的落點,以此來確保后期擊球的質量。具體而言,對于來球,我們應該準確地判斷出球的落點以及預期路徑,對球的走勢進行預判,從而使我們的身體姿勢迅速地作出調整,并采取策略應對來球。當我們在拉下旋球時,擊球點的選擇應是球的中部。當來球帶有旋轉時,對于擊球點的選擇應是位于球的中上部。當來球不轉或是上旋時,對于擊球點的選擇應是位于球的頂部。
所謂“打”,即指打球時的擊打工作,而“磨”,即指摩擦球。在正手拉球中,乒乓球運動員一定要重視擊打與摩擦動作的結合,對擊打與摩擦的力度進行合理地控制。球拍在擊球前應保持與地面的垂直,運動員此時應對擊打的姿勢以及動作進行科學地調整,后期按一定角度前傾,在手腕的作用下,摩擦乒乓球,使乒乓球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此時將球拍揮至左眼前30-40cm的位置。在整個過程中,乒乓球運動員應從“打磨結合、又打又磨”出發,才能做好拉球。需注意的是,對于打磨比例我們也應進行合理地控制。在拉球時,我們應針對不對性質的來球,科學確定打磨所占比例。如果是球的落點靠近底線,且旋轉弱,那我們就可以少進行摩擦,多擊打。但是如果球是屬于落點接近中臺的半出臺球,且旋轉強,那我們就應該加強對球的摩擦,減少撞擊成分,從而制造一個好的弧線,確保出去的球能夠過網。
來球在碰到球臺的這一過程中,會產生上升期、最高點以及下降期等階段。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如何選擇擊球時間呢,有人說應該在上升期打,有人說應該在下降期打。這些觀點都有其在理之處。但是,我們在實際的擊球時間選擇中,還是應該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對擊球時間的把握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實際的拉球過程中,我們的步法如果準備到位,判斷很好,那么對于擊球時間的選擇,我們就可以在上升前期這一階段就進行擊球。但是如果在實際的拉球時,判斷出來球具有一定威脅,那我們就可以在上升后期進行擊球。如果對方用出弧線球,或是對方防守不當,那我們就可以選擇最高點進行擊球。當我們選擇下降期擊球時,通常是在中臺,遠臺的對拉中??傊?,對于擊球時間的選擇,我們不能一成不變,而是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選擇,確保在任何一個階段我們都能合理地回擊球,提高擊球質量。
在拉球時,我們也應合理地調節板形,根據來球的不同,分析板形該如何進行調節。具體而言,如果來球的上旋強,那我們的拍形就應該壓得低一點。如果是很轉的下旋球,那我們就應該用后面的食指頂住球拍,讓球拍稍亮一點??傊?,對于板形的調節,應根據來球類型的不同去調節。
綜上所述,在乒乓球比賽中,正手拉球技術是一個重要的進攻技術,同時其也是一個主要的得分手段。對于此技術而言,一些乒乓球員在實際的操作中仍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擊球感弱、揮拍漏球多等。對此,為了進一步提高乒乓球運動員的正手拉球技術,本文重要分析了正手拉球技術中的一些基本技巧以及細節要點,這些對于提高正手拉球技術都是十分有益的。乒乓球員通過明確并吃透其中的動作要領,自身的乒乓球技術將會大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