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春華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陸集中心學校 江蘇 宿遷 223800)
1.1 成語本身的價值。語言作為文化最直觀的呈現,反映了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詞匯是文化意識的結晶,它積淀了當代人的文化信息。同尋常詞語相比,成語與語言的關系表現得更為密切。
成語,是中華五千年漢語言的濃縮,蘊涵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禮俗有關的詞語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在禮俗語海里最多的當數成語。這些禮俗成語既有歷史價值和有文化價值,其大多出自中國歷史故事,比如《史記》《左傳》《后漢書》及諸子著作,也有體現當時社會現實的文學作品,如《詩經》、唐詩宋詞元曲等。在這些成語中,漢民族的禮俗觀、禮俗風貌、禮儀習俗等都可見一斑。除了這些能反應文化外,成語本身以四字為主,短小精悍、形象逼真、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1.2 成語對學生語言發展的價值。小學是學生口頭語言發展的高峰期,語言教育不但關系到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也對其認知、表達、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成語有著其獨特的價值。引導學生學習理解成語,不但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明事理,而且還提高學生的見識,增加學生的詞語儲備,提升表達能力,對學生今后靈活運用語言文字,提高習作水平都有較大的幫助?!罢Z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班級進行了嘗試,運用成語開展一系列有關活動,并從中得到一些體會。
1.3 成語的選擇。我們在成語的選擇時,從一二年級出發,主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故事要比較簡短,符合幼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又有動人的故事、清晰的道理,并且簡單易懂,如:濫竽充所數、鄭人買履等;選成語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感興趣的動物有關的,如:老馬識途、聞雞起舞、狐假虎威等。另外與學生生活接觸較密切的成語也是我們所關注的,如:鸚鵡學舌、水滴石穿等。這些成語學生聽過之后能很快理解,并要求他們回家講給父母聽,練習復述,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到了二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有了一定的提高,對成語有了一定的積累,具備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增加難度和趣味性,我們設置了適合孩子的成語接龍游戲。
2.1 課堂上的成語教學活動。我們中國的許多成語都蘊含著靈動活潑、哲理深刻的故事,如沒有長遠打算的“竭澤而漁”,違背自然規律的“揠苗助長”,想要不勞而獲的“守株待兔”,有眼不識金鑲玉的“買櫝還珠”等等。通過有趣的成語讓孩子們懂得什么是假丑惡,什么是真善美。為了提高孩子們學成語的樂趣,可以讓孩子們進行成語課本劇的表演,從成語的選擇,到服裝、道具、臺詞等各方面去準備,孩子們情緒高漲,在排練表演的過程中既深化了對成語的認識,又提高了學習成語甚至是學習語文的興趣,對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交際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讓孩子們愛上成語,愛上語文。
比如,成語教學活動《守株待兔》我創設了表演環節,旨在讓學生通過唱、跳、表演等各種形式進一步理解成語的含義,提升音樂感受和表現能力。首先,運用詼諧有趣的音樂,讓學生用肢體語言來感受體驗,激發了學生對寓言的興趣,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同時又順理成章地揭示活動主題;接著,通過課件欣賞,了解故事。接下來我將故事接下來的發展刻意隱瞞起來,創設一個學生創造性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聯想和猜測故事發展的情節變化,創編出各種情節,最后共同尋求故事發展的原因。通過理解農夫為何“守兔”,體會“不勞而獲”的虛幻,感悟“怎樣守”,體驗“一無所獲”的可悲,通過故事中的感嘆詞變化,并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案例,舉一反三,引發學生對自己生活態度的認識,進一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最后,音樂游戲“守株待兔”,孩子們自由組合,根據音樂表演,并在音樂變化的同時用夸張的動作和表情來表現。
像這樣專門的成語教學活動我們每兩周進行一次,通過正規的教育活動,讓學生獲得完整、系統的成語知識,形成自己的成語庫。
2.2 生活和圖書中的成語教育。
(1)生活中熏陶成語。利用好生活中任何一個學習成語的契機,隨時隨地使用成語,時刻關注成語,引導孩子學習成語的熱情,如發現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引導學生來說說形容學習認真的成語“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一絲不茍”等。如秋天到了,讓學生觀察窗外的風景,引導學生說說你想到的成語,如涼風習習、丹桂飄香、碩果累累等。如通過一次成語課本劇的表演,你積累了哪些有關合作的成語,“眾志成城”“齊心協力”“萬眾一心”等。如周末一家人外出游玩,看到美景你會想到哪些成語,“詩情畫意”“風景如畫”等。
在日常閱讀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成語。這時我總是要求孩子把成語找出來,和孩子一起收集,并作解釋,這樣也有利于對成語的積累和使用。學生在閱讀課外書時,總是比較關注成語,有時甚至會摘抄下來積累以便自己習作時運用,他們大多對陌生的成語很有探究的欲望,平時我就會引導他們身邊要準備成語詞典,遇到不懂的成語就要及時查閱,了解意思和道理,隨時隨地理解成語,積累成語。經常會有學生來問我某個成語的意思,遇到這種情況,我不會直接告訴他,而是讓他自己去想辦法,找“無聲的老師”或是與同學一起探討,或是回家與父母進行一次親子互動,這樣可以提高孩子自己積累成語的能力,也可以使成語教學長效發展。
(2)圖書角中設置成語角。圖書角的“成語天地”是孩子們經常駐足的地方,那里總是聚集一些喜歡成語的孩子,他們在那里翻閱自己喜歡的成語故事,有時低聲討論,有時眉頭緊鎖,有時露出淡淡的笑容,有時甚至會因為成語的理解不同發生爭執。
還可以將學過的成語配上圖片放在圖書角中,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成語配上圖畫,他們充分利用自己對繪畫、手工的熱情,用各種形式表現成語,像“揠苗助長”“掩耳盜鈴”“刻舟求劍”“狐假虎威”等成語是孩子們很喜歡的,通過畫成語、貼成語的形式,孩子們興趣盎然,他們經常為了表現成語的精彩展開激烈的討論,甚至是爭論。還可以用講成語的形式激發孩子學習成語的熱情,孩子們在成語角圍成一圈,每周選一個孩子為主講人,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甚至制作相應的服裝、頭飾等道具來增加表演的感染力,并進行評比,選出“成語王”。這些做法都可以極大地調動孩子學習成語的積極性,讓成語學習充滿樂趣和驚喜。
2.3 黑板報上的成語故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些能激發孩子閱讀興趣,吸引他們眼球的成語大多能引起孩子的駐足。為了營造濃厚的成語學習環境,我們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開辟了一塊成語專區,成語的選擇由孩子們來決定,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書法、繪畫等各方面的人才也是層出不窮。如學期開始,第一個月圍繞成語“春暖花開”、“鳥語花香”設計了一系列關于春天的美景;第二個月圍繞成語“清風明月”“井井有條”和孩子們一起了解了清明及其意義;第三個月是五一勞動節快到了,我又圍繞“爭先恐后”“歡聲笑語”讓孩子在學校、家里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過寫一寫,畫一畫等形式讓孩子充分體驗到了作為一名小主人的重要性;最后一個月,是孩子們自己的節日,又是快到了和老師、同伴說再見的時候,這時成語“依依不舍”“天天向上”最能表達我們此時的心情。
2.4 與家長聯手的成語教育。在親子閱讀過程中,當遇到學過的成語時,孩子們就會開心的做上記號,同樣,我要求孩子如果是沒有學過的成語也做上標記,請爸爸媽媽幫助孩子一起來理解這個成語的意義,這樣日積月累能形成孩子良好的知識建構。
孩子和家長進行親子合作,比如選擇一個喜歡的成語故事,運用連環畫,配上簡單易懂的語言,把故事有聲有色的繪畫出來。當一個個成語故事作品匯集時,我看到了孩子們的驚喜、快樂,他們拿著自己的作品講給同伴聽,或是欣賞觀察著別人的作品。就連平時不太感興趣的孩子也拿起了作品仔細的閱讀,孩子們專心致志的樣子,深深地被成語故事吸引了。
3.1 學以致用,學生根據情境學習和運用成語的能力提高顯著。學過的成語在生活中要盡量多的使用,即成語活用??吹叫“淄?,他們會脫口而出:龜兔賽跑、狡兔三窟,提到猴子就會冒出:猴年馬月、精靈古怪,看到帥氣的男孩他們會形容為:玉樹臨風、溫文爾雅、七尺男兒等等。我們會定期在班級開展“成語小達人”的評比活動,評選出在生活中經常使用成語,在成語使用過程中能正確理解意思,說出道理,經常幫助同學解答成語的同學。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就會特別愿意去積累成語,主動幫助同學理解成語,進行成語課本劇的表演,成語手抄報的制作,成語黑板報的設計,成語故事的演講等??傊覀儠靡磺锌梢岳玫臋C會,給孩子們提供各種有關成語的活動,激發孩子們學習成語、使用成語的興趣,幫助孩子們提高學習成語、使用成語的能力。
3.2 教學相長,教師、家長和學生形成學習成語的共同體。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作用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我經常會跟孩子們說,回家要和父母說一說你學過的成語,既是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也是親子互動的好時機,如見到父母做的飯菜要說出饕餮大餐、垂涎欲滴等成語;見到家中的綠植要表達出翠色欲滴、勃勃生機等成語;看到皎潔的月亮,要充滿詩意地吟誦出皓月當空、花好月圓等成語。有時還可以與父母玩各種成語游戲,成語接龍,或是帶有“龍”的成語,或是形容心情愉悅的成語等,總之,家長要在孩子學習成語的道路上扶一把,推一下,給孩子提供各種練習使用成語的環境,可以提高孩子學習成語的興趣,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3.3 成語教育中的注意點。在教學中學生使用成語也會鬧出不少笑話,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干預幫忙糾正。孩子們會對一些成語的理解不夠準確,出現錯誤的解釋,在不恰當的場合使用也是極有可能的,教師就需要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成語,使用成語。
成語教學需要我們從不同角度去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妙用游戲,巧設情境,讓成語教學變得妙趣橫生,在生活中也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成語的能力,不斷積累,讓成語教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學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