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峰
(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小學 福建 泉州 362200)
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兩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同時作文訓練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舉足輕重的內(nèi)容,與閱讀教學存在密切的關系。所以,語文教師需要對兩者的融合提高重視,并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不斷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進而達到語文課堂教學高效開展的目的。
1.1 對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缺乏足夠的重視。現(xiàn)階段大部分學校,往往對語文課程的閱讀教學以及作文訓練缺乏足夠的重視,要不然僅僅是重視其中一個,并未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同時多數(shù)教師因為傳統(tǒng)教學思想帶來的長期影響,為了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僅僅注重為學生傳授基礎字詞知識,并未對閱讀教學以及作文訓練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在實際閱讀期間,也難以想到與寫作進行結合,進而無法增強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盡管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基礎教學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內(nèi)容。然而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教師應當注重閱讀教育與作文訓練的深度融合,引導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加強文章閱讀,然后展開寫作訓練,教師可以組織班級范圍的寫作比賽,讓學生創(chuàng)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優(yōu)秀作文,然后在班級中分享自己的作文,并評選出寫得優(yōu)秀的前三名。由于小學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好勝心,因此學生在寫作時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如此一來,有助于讓學生逐漸對閱讀和寫作提高重視。[1]
1.2 學生缺乏充足的閱讀量,寫作素材積累不夠。學生往往對閱讀教學以及作文訓練缺乏足夠的重視,未積累到豐富的閱讀經(jīng)驗,往往是閱讀一篇之后,不會再次翻閱,導致很快丟失閱讀內(nèi)容的記憶和印象。在作文訓練過程中,作文素材往往需要學生根據(jù)閱讀以及生活中的豐富體驗不斷積累的,學生不具備積累閱讀素材的較強意識,則會致使在寫作時出現(xiàn)不知道如何下筆的現(xiàn)象,只能憑借范文中呈現(xiàn)的例子展開仿寫。
1.3 閱讀缺乏較強的有效性,作文沒有真情實感的融入。多數(shù)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時,往往不會滲透作文寫作的相關內(nèi)容,在組織作文教學活動中,又不會融合閱讀教學。兩者之間不具備較強的關聯(lián)性,這與閱讀教學以及作文訓練的根本嚴重不符,致使課文閱讀無法與作文教學實現(xiàn)有機結合,兩者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學生難以在課堂學習中針對兩者建立一定的關聯(lián)性,簡化學習難度。在閱讀期間,學生僅僅為了順利完成閱讀任務而展開閱讀,完全忽視了閱讀學習的有效性,長期如此,學生未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有效閱讀方法,反而將閱讀視為自己的負擔,逐漸降低了閱讀興趣。在作文訓練過程中。學生并未將閱讀中積累的經(jīng)驗以及感受融入到作文寫作中,對于作文事件的真實性以及情感表達的形象性和生動性不予重視,進而導致作文缺乏一定的可讀性。
2.1 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幫助學生不斷優(yōu)化作文能力,豐富閱讀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內(nèi)容,這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以及作文經(jīng)驗的關鍵來源,同時是引導學生建立清晰作文思路,增強學生習作質量的主要方式。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語言結構的不斷完善,有意識地調(diào)動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產(chǎn)生較強的閱讀主動性。教師不僅需要創(chuàng)新和完善課內(nèi)閱讀教學,而且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掌握豐富的課外知識,對于學生作文水平和能力的不斷提高發(fā)揮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故事新編》一課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課外小故事,不管是童話、神話類型的故事,還是其他形式大家喜歡的故事類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閱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角色扮演,如此有助于學生身體體會到閱讀故事的樂趣和魅力,積極參與閱讀,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閱讀學習習慣。這種科學合理的閱讀訓練,有助于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的語言能力,完善作文技能,不僅能夠為學生帶來豐富的作文素材,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感。這可謂是閱讀與作文訓練實現(xiàn)融合的有效途徑,這種開放、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手段能夠被學生容易的接受,收獲良好的訓練效果。此外,教師可以不斷嘗試形式各異的教學手段,基于多角度、多維度提高和優(yōu)化學生的作文能力。
2.2 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心的思想情感,促使作文情感得以豐富。語文學科相比于數(shù)學,其感性遠遠要大于理性,無論是閱讀理解,還是寫作訓練往往不具備標準答案,通常只需要回答具備合理性和科學性即可。學習語文課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不斷深化語文應用能力,并建立良好的文學審美意識。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并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態(tài)度,鼓勵學生解讀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深入分析和探索作者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要呈現(xiàn)的中心思想。良好的閱讀有助于學生與文章所出現(xiàn)的思想情感實現(xiàn)共鳴,進而保證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引導學生借助所掌握的知識來深度分析文章,保證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作文充滿豐富的情感。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的教學中,文章中設計到眾多人物外貌方面的描寫內(nèi)容,這些句子中彰顯了父與子之間的深厚情感以及良好態(tài)度,通過多次閱讀,有助于學生深刻認識和掌握文章中父愛的呈現(xiàn)方式。文章主要借助任務外貌、語言以及動作來體現(xiàn)父子之情,將父愛的偉大生動形象的呈現(xiàn)出來。在學生完成課文的閱讀任務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仔細回想平時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關懷和愛護,并準確把握如何借助事情來呈現(xiàn)親情主題。所以,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引導教學,避免將閱讀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瀏覽上,而是要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文章的內(nèi)涵,學習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2]
2.3 通過閱讀不斷完善素材積累,建立良好的寫作基礎。閱讀教學可謂是語文知識內(nèi)容的輸入,而作文訓練則是知識內(nèi)容的輸出。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中,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科學合理的利用語文課堂時間,讓學生在課堂學生中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課本,借助深入研讀和解析教材內(nèi)容的方式,盡可能彰顯語文閱讀的根本作用,讓學生掌握作文素材積累的技巧,學會科學運用各種寫作手法。借助這種教學手段,有助于促進學生收獲良好的作文訓練效果,在實際閱讀期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感悟和體會作者內(nèi)心的思想感情,深入分析文章,掌握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并將其合理地應用于自己的作文寫作當中。例如,在《桂花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精心閱讀文本內(nèi)容,通過閱讀學習,感受作者懷念童年、思念家鄉(xiāng)的內(nèi)心思想情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認為優(yōu)秀的句子以及段落摘抄下來,認真閱讀,實現(xiàn)背誦的程度。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以“自己的童年故事”為主題進行寫作訓練,借助課堂教學中的空閑時間,為學生提供將自己所掌握的語文知識實踐于現(xiàn)實生活的良好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寫作平臺,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4 通過閱讀進行寫作特色的模仿,提高寫作技能。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且模仿是其最原始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正處于學習作文知識的初始階段,其往往習慣性的基于模仿自己在課堂上學過的課文展開寫作訓練,將自己的積累和經(jīng)驗融入到作文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質量和能力。因為小學生尚未建立加強的認知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分析和探索教材中典型文章的相關寫作特點,借助對這些文章的深度學習,通過模仿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特點。立足于模仿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知識,深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鳥的天堂》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文章中所運用的寫作手法,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案例感受寫作技巧,進一步展開模仿訓練。該篇文章的整體結構是由總到分的形式,首先整體的描述大榕樹,然后進一步細化的描述樹干、枝、葉以及根,從一只鳥逐漸延伸至一群鳥,由點到面,動靜共存,通過這種寫作手法,原本比較平淡的事物變得生動形象,讓閱讀者昂首中朝氣蓬勃的活力。[3]
2.5 閱讀與寫作進行結合,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閱讀教學可謂是學生不斷完善素材積累以及知識結構的重要途徑,寫作訓練則是拓展學生思維、完善寫作技巧的有效途徑。在閱讀教學以及作文訓練實現(xiàn)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加強知識輸入和輸出兩者關系的科學處理,深度挖掘學生隱藏在深處的潛力,讓學生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在閱讀教學的實際開展中,教學方法可謂是關鍵所在。教師需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總結和歸納,借助閱讀積累豐富的寫作禁言。在結束閱讀任務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心得寫一篇讀后感,或者展開續(xù)寫訓練,進而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有效提高寫作能力。例如,在《祖父的園子》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深度分析文章中所運用的敘事寫作手法,對作者如何通過敘述事件呈現(xiàn)對童年的懷念之情進一步分析。通過多次的閱讀,促進學生加深課文寫作手法的認識和了解。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同類型題材文章的寫作訓練。如此一來,學生能夠加深閱讀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實現(xiàn)靈活運用。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作文訓練都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師往往對這些內(nèi)容的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導致學生未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教師需要對閱讀教育以及作文訓練提高重視,將兩者進行深度融合,進而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讓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