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北京 100020)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始建于1921年,歷經崇貞學園、女四中、朝陽中學、陳經綸中學4 個歷史時期,作為一所有著百年發展歷史的學校,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培養出了女排名將郎平、亞運會跳高冠軍周忠革、擊劍冠軍鄂杰等優秀運動員,學校體育工作成績斐然,形成了具有北京市陳經綸特色的學校體育課程體系。回眸百年發展歷史,站在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新的起點,學校堅持體育工作的“守正”與“創新”,堅持“立德樹人、健康第一”的發展理念,正在把學校建成一所體教融合、學生向往、家長滿意、社會贊譽、五育并舉的學校。
以體育人、關注學生個性發展,讓素質教育落地生根是陳經綸中學體育工作的特色。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通過體育課程選項走班為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最適合的體育教學,為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最有保障的體育課程,為每個學生的個性培養提供最有特色的體育處方,培養出了一大批全面發展、個性突出的優秀學生。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是全國第一支擁有小學、初中、高中3 個學段冰球隊的學校,是北京市首批冰雪示范學校,是目前北京市唯一開齊冰壺、冰上舞蹈、速滑、冰球4 個項目的學校。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體育工作的“精神”——務實、正直、虛心、堅毅、擔當,也就是“老實”的校園文化核心價值觀。
以體育心、關注學生成長需求,讓課標理念落地生根是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體育課程的特色。2001 年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張德慶校長提出了“以體育人”的理念,實施每天一節菜單式體育選項課,滿足學生運動興趣,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在原有北京市田徑、游泳傳統項目基礎上新增了籃球、健美操兩個項目。2016 年,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牟成梅校長結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的精神,將足球、籃球、排球列為學校的體育基礎課程,要求學生必選一項深入學習,北京市陳經綸中學被評為全國籃球特色校、全國足球特色校。2020年,北京市陳經綸中學賀小兵校長結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精神,在原有“3+2”體育課程基礎上,將每周2節體育活動課深耕細化,開設11 項必修任選課程,確保每天一節體育課的時效性。因手球項目北京市陳經綸中學被認定為朝陽區傳統校,因網球項目北京市陳經綸中學被評為朝陽區特色校。
體育選項教學滿足了師生們更高的體育學習需求。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體育課程顯現出“學、練、賽、評”一體化新體系,校園呈現出“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師生跑起來、學校特起來、質量高起來”的生動景象,并由此漸入學校體育育體、育心的文化境界。
關心體育教師,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提升體育教師的幸福感,既是從根本上解決學校體育所有問題的有效之策,又是學校體育發展的決定因素。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體育教研組的9位教師,年齡跨度在40~50 歲,正值中年。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創設了“體育教師五星評定”制度,激發體育教師宜強的工作熱情。“五星”是5 個維度,即師德高尚之星、業績優秀之星、群眾滿意之星、教科研之星和特殊貢獻之星。這5 個方面的評定,不論資排輩也不輪流坐莊,而是把話語權交給了體育教師本人、同事、家長和學生。家長評價、學生評價、同事評價,激發了體育教師的責任意識。經過實踐,體育教研組教師“星輝閃耀”。
當一支有責任、有擔當的體育教師團隊建立起來的時候,學校通過選項推進,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2016年,體育教研組南金勇老師申報立項北京市“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手球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課題:2020 年,體育教研組何偉老師又成功申報了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專項課題“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高中‘三大球’學、練、賽、評一體化新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項目。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鼓勵教師走出去,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眾多名校里留下了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體育教師的足跡;學校也提倡請進來,一批體育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在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留下了他們的真經。教研會上你一言我一語,一篇篇導學案在爭論中鋪就;研討會博彩眾家之長,取大家風范,一個個高效體育課堂在打磨中登場;學術專題講座、報告會、技能培訓、校本教研、課題研究等,使體育教師練膽識、長本領;示范課、觀摩課、微課堂、基本功大賽等,使體育教師練內勁、強外功。在自身專業成長的同時,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高中校本部還在教育集團建立起“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發揮本部高中的輻射作用。在“一體化”教學平臺上,“同課異構”“同步檢測”“技能比賽”等活動異彩紛呈。
學生的成長,既是教育教學各項工作的落腳點和著力點,也是學校體育追求的最終方向。為了以體育人,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拋棄那些嘩眾取寵的“標簽”,回歸到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體育教學本源。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聚焦“教會、勤練、常賽”,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學校體育教學模式,讓每位學生掌握1~2 項運動技能。創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鼓勵學生利用課余和節假日時間積極參加足球、籃球、排球和“體活課程”等項目的訓練。組織開展“全員運動會”“全員體育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構建完善的“校內競賽—校級聯賽—選拔性競賽”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鼓勵和支持具有相同愛好、相同興趣的學生聚集,開設“專項體活課程”。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最早的足球、籃球、排球和“專項體活課程”起步于2001 年,歷經多年的發展,項目不斷增多,開展“專項體活課程”教學和競賽的項目有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啦啦操、武術、射箭、手球、田徑、足球、籃球、排球等十多項任選課程,小班化、精細化教學滿足學生多元運動興趣需求。
天天有展示、周周有活動、月月有競賽。師生在國家和市(區)比賽中所獲獎項舉不勝舉。通過“專項體活課程”,學生個性化發展有了空間,個人素養、集體意識和責任感不斷得到提升;豐富的體育競賽,讓學生能施展自己的專項運動技能,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健康快樂成長。
經過20 年的探索與實踐,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體育教學在繼承傳統模式基礎上,創造性地進行運動處方模式教學、嘗試運動教育模式、推進深度學習教學改革,形成今天“學、練、賽、評”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研究和實踐。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運動處方式特色教學是根據陳經綸中學的“三個個性化”辦學理念制定的,按照更新觀念、提升標準、改變習慣、科學施教原則,全面推進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首都名校特色課程建設。通過運動處方式教學使學生掌握科學健身,學會運用科學的運動處方發展身體素質;同時加強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和其專項理論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對體育興趣和鍛煉意識的培養,使學生身心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公平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除了將健康教育、體能必修必學課程分配到每學期,將足球、籃球、排球、田徑列為必修選學教學內容,每周3 課時保障以上課程實效開展。利用每周2 節體活課,開展特色選項教學和競賽。同一年級2種方式打破班級界限采取走班選項教學,每周3 節必修和必選課程是一個年級5~6 個教學班為一組,按照“三大球”興趣選項組成男女生足、籃、排6 個教學班。每周2 節體活課是同一年級10~11 個班級打破界限,按照興趣需求組成13 個任選項目班。經過20 年的探索與實踐,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在一天一節體育課基礎上,部分體育骨干學生每周進行2~5 次專項課余訓練和比賽,普及性體育和競技性體育同步開展,促進學生體育特長發展。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啦啦操隊多次獲得全國一等獎,田徑項目多人次獲得北京市前三名,男子三人籃球獲得北京市亞軍和全國比賽北方賽區第四名,女子足球進入北京市四強,手球隊獲得北京市亞軍和華北賽區第二名,排球隊、網球隊、冰雪隊、射箭隊和高爾夫隊已經組隊訓練。體教融合在陳經綸中學深入開展,收獲頗豐。
一百年來,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這塊園地里,薪火相傳、辛勤耕耘,用心澆灌,積極主動參與各種比賽,苦練教學基本功,教育教學、課余訓練及競賽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時光不語,靜待花開。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體育教研組全體教師始終秉持“以德樹人、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在以體育人,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永不止步。老實宜強、扎根本職,勤奮創新、勤勉探索,把學校體育工作做實,做真,做得有口碑。
“老實、宜強、勤奮、創新”是陳經綸中學的育人目標,現已成為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體育教研組全體教師教學工作的座右銘和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