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堅
(海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海南 ???570205)
演示法是指通過教具、實物、動作、實驗及多媒體等進行教學,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演示法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形象直觀,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職院校田徑教學中采用演示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和操作技巧,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演示法是教育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許多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對其進行定義,但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界定。例如,《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教育卷》中將演示法定義為: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方法大辭典》中則將演示法定義為:教師配合講授,把實物、教具展示給學生,或者給學生作示范性實驗,來說明或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此外,《教育學綱要》中指出,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類實物等直觀教具,或進行示范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知的方法。
基于以上觀點,本文認為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講授方式展示各類直觀教具,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體會,使其從中獲得直觀感受,實現對知識技能的掌握。
演示法操作簡單易掌握的特點使其在現代教學工作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教師只需要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及流程就可以實現高效課堂的建構。其中應注重以下3個關鍵點。(1)教師要注意演示材料的選擇。演示材料除了與演示內容緊密聯系之外,還應契合教學內容,如經驗獲取、知識提升、技能掌握等。(2)教師要對演示內容進行提前練習,并在練習中對整個流程進行優化改進,保障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3)演示完成后,教師要做好總結和回顧,了解學生是否通過觀看演示獲得并掌握知識,并能發現和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
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演示法的應用能將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知識技能的呈現更加生動形象,降低學生理解、接受、掌握的難度。同時,演示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同,將感性的觀察逐步轉化為理性的認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根據現有研究,人類個體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0 min。演示法可以使教學內容呈現的方式和形式變得更具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受新課改和終身體育思想的影響,部分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對田徑教學的重要性出現了誤判,將“健康第一”理解為“快樂第一”,在教學中逐漸走向“娛樂體育”,給予學生過多的自主權,忽略了學生體質提高與意志品質的鍛煉。與之相反,部分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仍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導致教學內容和形式枯燥乏味,盲目安排測試,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田徑運動的興趣。
現今我國高職院校田徑教學中存有大量競技性較強的項目內容,如跨欄、跳高、標槍等。但在實際教學中,高職院校院校很少能將教材上的這部分內容真正落實到教學實踐活動中。此外,高職院校田徑教學對成績的重視程度較高,很多學生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很難達到現有標準,導致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甚至存在畏懼心理。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田徑教學的重點集中在學生對技術動作的學習掌握方面,即著力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能力,忽略了學生本身存在的差異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獲得良好情感體驗。尤其是在考核方面,以統一的標準對待所有的學生,這種生硬的考核方式違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不利于學生體育運動熱情的培養以及“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
由于學生對田徑功能價值及文化內涵的認知不足,導致其參與田徑運動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當代學生擁有良好的物質生活,缺少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加之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因此學生更傾向于選擇休閑娛樂類型的運動項目,很少參與田徑運動。并且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田徑的課時較少,部分高職院校則進一步減少田徑選修課程的內容,以其他項目逐漸取代田徑項目,導致田徑課程被邊緣化。
一些動作復雜的項目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很難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技術要點。演示教學法非常適合一些技術動作規范性、準確性較高的運動項目。在高職院校田徑教學中應用演示法,可將技術動作更加完整、清晰、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其在觀察中感知、體會、分析、理解動作要點,之后通過模仿練習實現對技術動作的掌握。
演示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高職院校田徑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其學習興趣。相較于其他體育項目,田徑運動缺乏天然的娛樂性,內容較枯燥、乏味,因此很多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積極性并不高。將演示法引入高職院校田徑教學過程,可以借助靈活多變的方式從多個角度對田徑運動進行動態式的展現,營造生動活潑且富有趣味性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積極融入其中。并且演示法還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田徑教學效果,如對于一些復雜的田徑動作,可通過多媒體視頻的方式進行重復播放,并根據要求調整播放速度,直至學生掌握要領。
4.1.1 創設具體的情境進行演示教學田徑運動較枯燥,導致其很難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為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必須要在形式上做出創新改變,以更加靈活多變和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在實際高職院校田徑教學中,創設情境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應根據具體的項目及學生特點,通過演示教學進行情境創設。例如,在彎道跑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示范的方式將直線跑和彎道跑的特點展現出來,再引導學生觀察彎道跑過程中的肢體變化特點及身體協調性。
4.1.2 結合變形對比的方式進行演示教學在高職院校田徑教學中,可運用變形對比的方式實施演示法,即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觀察、分析,找出其中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糾正措施。例如,在推鉛球教學中,教師可挑選兩名學生進行演示,并要求2名學生在鉛球出手時采用投球、撥球不同動作。之后引導學生對2種方式的效果進行觀察對比,進而選擇正確的方式進行模仿學習。利用對比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精準地把握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
4.1.3 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教學田徑運動的技術動作大多具有結構單一、完成形式固定及動作速度快的特點。因此,在實際高職院校田徑教學中,教師有時很難進行親身示范,且由于時間較短、速度較快,也無法保障學生有效地掌握技術要領。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引入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例如,教師可通過視頻慢放的方式幫助學生精準地把握田徑運動技術動作的細枝末節。同時,為了提高多媒體演示的效果,教師要注重素材的積累,多搜集與田徑運動相關的視頻、圖片資料,在需要時可以直接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4.1.4 游戲演示法將游戲引入高職院校田徑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彌補田徑運動枯燥乏味的缺點,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田徑項目、學生的興趣特點、教學目標等設計游戲內容。例如,在投實心球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熟悉技術動作,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扔沙包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思考實心球技術動作的要點,逐步形成經驗,并遷移到真正的投實心球運動中。
高職院校田徑教學應該遵循全新的教育理念,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落實到教學過程中。簡單來講,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滿足廣大學生的需求。在演示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題材及教學資源,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具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演示法雖然操作簡單易掌握,但其應用同時也對體育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包括較高的體育理論修養、科學規范的技術動作、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等。因此,高職院校田徑教師應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拓展知識技能領域。高職院校方面,也應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培訓和教研活動,加強田徑教師對演示法的了解掌握,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促進演示法與田徑教學的融合,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在高職院校田徑教學中應用演示法,能使教學內容生動直觀,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體質、促進學生思想意志發展、培養學生運動習慣興趣、提升高職院校田徑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