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燦元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廟前中心小學 福建 連城 3662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的教育理念在不斷變化和升級,國家、社會和家庭都認識到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知識層面,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更應該是教育的重點。小學是義務教育的起點,在學生的終身發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未能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和擁有個人特點的個性,通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以健康向上的思維品質實現自身的終身發展。所以,對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來說,應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結合教學需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適當調整教學方式,切實提高道德與法制的教育質量。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能讓課堂教育的針對性更強,課堂教育的質量更高。教材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因此,課堂的教學目標的確定應緊密貼合教材內容,才能使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進行互補,最大化地發揮道德與法制教育的作用。教師在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后,還應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導下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對道德與法制教學內容產生深度思考,全面提高課堂教育的質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與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生都處在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階段,并且對自身的約束能力較差,若一直采用傳統的理論講解方式,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倦,加之道德與法制教材內容本身比較枯燥,會使學生出現溜號現象。所以,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應立足于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手段進行升級和優化,盡量摒棄單純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積極的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呈現生動有趣的道德與法制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中跟隨教師的節奏適當的開展討論與交流,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例如可通過為學生播放與教材內容有關聯的動畫,結合動畫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影片的觀看中產生思考、解決問題,進而完善自身的思想觀念。
教育的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的主體都是以教師為主,需要學生適應教師的授課方式和教學節奏,對學生的約束力不強。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升級,很多教師已經認識到了將學生作為主體能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特點,能有效提高課堂教育的質量。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也應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和認知習慣,以學生作為課堂教育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中留出一定的交流時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闡述對知識的看法,不論對錯,教師都應給學生適當的鼓勵和肯定,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實現主動探索的轉變。
與主流學科看重成績不同,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更看重的是對學生品質的培養,所以教師也應對考評方式進行合理的改進,改變單純的以書面成績為標準的形式,擴寬考評的維度。例如可增加課堂表現、同學評價、作業完成度等,讓學生在綜合評價中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缺點與不足,讓學生能針對性地對自身進行優化,幫助學生獲得綜合素質的提升,讓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的影響更加深遠。
由于道德與法制知識比較枯燥,若沒有良好的教學氛圍,勢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勁頭,課堂反應不好,教師也會感覺教學難以推進,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首先應擺正心態,以愉快的心情展開教學,心情是可以相互影響的,通過語氣、語調的調整,吸引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節奏。良好的教學氛圍能有效提高師生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實現教學質量的升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能有效彌補知識枯燥的缺點。
小學生的情感表達非常直接,對任課教師的喜愛程度也能直接應該改門學科的學習成績,若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喜愛,教師勢必會覺得課堂反應平平,難以推進教學進度。因此,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應能充分尊重學生,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情感。優秀的教師還應能貼近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情趣愛好,和學生有共同語言,能聆聽學生的想法,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有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教師也應合理地利用學生的信任,為學生提出中肯的意見,幫助學生改進自身的不足,使道德與法制教育能得到充分的延伸,讓教學在生活中也能為學生提供指導。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事件的數量不斷上漲,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質,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道德與法制教育越來越受重視。雖然當前小學中已經加大了道德與法制教育的力度,但是由于知識較為抽象和復雜,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往往不太積極。因此,教師應有意識的對課堂教學進行整改,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引導,不斷完善自身教學手段,優化課堂考評方式,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加強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幫助其實現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