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芩 顏陳胤 編輯/韓英彤
在人民幣匯率日趨雙向波動的市場環境下,如何做好匯率風險管理,對外貿企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總體來看,我國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意識仍有待提升。根據2020年外匯局對2400多家企業開展的問卷調查數據,僅有20%的企業能夠嚴格遵照財務紀律,主動、及時規避匯率風險。調查還發現,相當一部分企業習慣在匯率波動加劇時才進行匯率避險操作。
鑒此,我國監管部門一直在積極引導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今年6月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市場主體應適應匯率雙向波動的常態,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第七次工作會議也強調,匯率雙向波動是常態,不論是政府、機構還是個人,都要避免被預測結論誤導。此外,地方監管機構也積極引導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如外匯局浙江省分局今年建立了外匯聯絡員工作機制,并與商業銀行聯動開展專項行動,引導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
在多方積極引導下,以筆者就職的杭州銀行為例,企業客戶逐步重視匯率避險工作的開展。近三年來,杭州銀行開展外匯衍生品業務的客戶數逐年增長,平均增長率達88%,交易量平均增長率達160%。在當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市場環境下,匯率風險管理應作為企業一項長期化、常態化的工作。
作為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商業銀行有義務引導并協助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但銀企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始終制約著銀行精準把握企業匯率管理的真實需求。
目前,銀企間信息不對稱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銀行無法全面獲取企業收付匯數據。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收支幣種錯配,是其匯率風險敞口的主要來源。即便目前經企業授權,銀行可通過相關區塊鏈平臺查詢其貿易項下的收匯數據,但暫時仍無法獲得企業資本項下資金收付匯、進口付匯等其他數據,從而使參與區塊鏈平臺的銀行無法獲取企業全部收付匯數據,難以充分掌握企業的真實匯率風險敞口的管理需求。二是銀行無法獲取企業全部結售匯及外匯衍生業務信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日益常態化,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面對匯率波動抱有賭博心態,存在著全部敞口暴露或過度套保的情況,個別企業甚至在衍生品業務到期時無法足額交割。由于銀行無法查詢企業整體結售匯比率,以及在他行辦理的外匯衍生品業務量和違約情況,從而在受理企業申請時無法有效判斷企業的整體套保比例是否合理、企業履約意愿是否正常,也難以全面評估企業匯率管理情況,不利于對客戶開展展業調查。
現階段,由國內監管部門發起的區塊鏈平臺已有數家。針對上述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筆者建議,相關區塊鏈平臺可考慮結合前期經驗,經企業授權后實現企業全量收付匯數據、結售匯率和銀行間外匯衍生業務信息的共享與應用。具體流程建議如下:各家銀行數據上鏈→區塊鏈平臺匯總加工數據→企業授權后銀行獲取數據。
步驟一:各家銀行數據上鏈。銀行為企業辦理外匯衍生業務后,向區塊鏈平臺報送衍生業務辦理明細,含業務品種、金額、幣種、到期日等信息。
步驟二:區塊鏈平臺匯總加工數據。區塊鏈平臺匯總各家銀行上報的外匯衍生業務數據,并結合國際收支和結售匯數據,形成企業收付匯量、結售匯率、衍生業務辦理量、套保比例、衍生業務違約平倉量等數據,并按月度或年度進行展示。
步驟三:企業授權后銀行獲取數據。企業通過區塊鏈平臺向指定銀行授權,被指定銀行憑授權碼獲取企業上述數據。
作為中央國家機關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進行備案的首個區塊鏈平臺,國家外匯管理局發起的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跨境區塊鏈平臺”)融合了“區塊鏈技術+跨境金融服務”,建立了銀企間、銀行間的信息交換與核驗渠道。自2019年3月試點運行以來,跨境區塊鏈平臺已陸續上線“應收賬款融資”“企業跨境信用信息授權查證”“服務貿易稅務備案信息銀行核驗”“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實性審核”“出口信保保單融資”等多個應用場景,實現了多部門數據的共享和對接,在運用金融科技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助力銀行防范虛假融資、重復融資方面,發揮了作用。截至2021年6月底,跨境區塊鏈平臺已累計完成融資900多億美元,服務企業近8000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75%以上。
筆者建議,未來銀行可借助跨境區塊鏈平臺的獨特優勢,參照平臺報關單核驗及跨境信用信息查詢場景設計思路,利用跨境區塊鏈數據初步判斷企業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非風險中性行為,并結合現場走訪等方式,根據企業類型及實際情況,對其行為分別進行分析、引導,積極探索匯率管理的不同應用場景。
示例一,對于套保比例合理、有辦理經驗的企業,銀行可即時受理申請,并針對其個性化需求為其定制組合避險方案。
客戶背景:進口企業A有鎖匯需求,希望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降低鎖匯成本??缇硡^塊鏈數據顯示,其近三年套期保值比例均維持在40%—60%區間,辦理品種包括遠期、掉期、期權。
銀行方案:銀行可考慮為企業推薦進口客戶普遍采用的封頂遠期方案(遠期購匯+賣出外幣看漲期權)。通過該方案,企業A可在利用期權費降低遠購成本的同時,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匯率上漲風險。
示例二,對于存在套保比例過高、頻繁違約平倉等異常行為的企業,銀行可上門走訪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匯率風險管理等情況。若無合理理由的,銀行可拒絕企業申請,并提供針對性引導。
客戶背景:出口企業B認為近期美元匯率處于階段性高點,向銀行提出遠期結匯申請??缇硡^塊鏈數據顯示,該企業近兩年套期保值比例分別為150%、0,且近12個月有4次違約平倉記錄。
銀行方案:銀行可暫緩受理企業B的交易申請,并立即上門走訪。在走訪后,銀行了解到企業B為主營紡織品出口的中小型企業,企業是否套期保值,基本是董事長“一言堂”決定,且其對匯率市場認知度一般。銀行可正式拒絕企業B申請,并在跨境區塊鏈平臺做好登記。此后,可通過加強走訪指導、分享同行套保案例等方式,逐步引導企業遵循實需原則,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
示例三,對于無衍生品經驗的企業,銀行可先對企業進行市場基礎知識培訓,通過降低衍生品業務保證金比例或為其主動核定衍生品業務授信等措施,降低企業套保成本,推動業務落地。
客戶背景:出口企業C與銀行建立合作關系不久,希望獲取銀行授信支持??缇硡^塊鏈數據顯示,近年其海關報關量穩步增長,但無任何套期保值記錄。
銀行方案:銀行可主動向企業C普及外匯市場基礎知識,通過每日市場資訊發送、上門指導講解等方式向企業宣傳套期保值的重要性;同時,可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為其主動核定衍生品業務授信額度,引導企業嘗試辦理遠期鎖匯,樹立匯率避險意識。
作為承載“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綜合性平臺,跨境區塊鏈平臺可以更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并在推動應用場景創新、銀企信息共建共享、中小企業精準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鑒此,銀行應更好地利用跨境區塊鏈平臺進行業務創新、服務創新,實現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