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曉璐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北塘學校 天津 300450)
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因此體育課堂的開展應該十分順暢。但是在教學中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在運動參與的初期熱情還比較高漲,但隨著運動時間的不斷增長,運動難度進一步升級時,很多小學生就會出現退縮、抵觸等情緒。尤其是一些需要反復練習的項目,小學生根本不愿意參與,還有的學生直接聚在一起打打鬧鬧,不僅影響了課堂秩序,更為課堂安全留下諸多隱患。因此體育教學中要有效激發小學生的運動興趣,提升學生對運動的主動參與心理,有效推進體育教學。
很多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誤區,片面地認為學生年紀還比較小,不需要向他們講授復雜的科學道理,因此在體育教學的過程只是機械地教給學生一些正確的運動方法[1]。因為小學生腿部肌肉還不夠發達,爆發力不夠,就讓他們反復去練習短距離跑;教學足球時,反復強調要學生切當球,從內側踢球等標準化動作。這些出發點都很好,但是在進行這些科學方法傳授的同時,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去想為什么要這樣做,這就難以在學生心底留下深刻印象,學生不會去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深度的揣摩和思考,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運動參與興趣。
在小學體育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貼近小學生的興趣心理去轉變授課理念,注重課程引導。教會學生標準化動作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思維成長,激發他們的運動參與熱情,引導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學習互動中[2]。以足球的腳內側踢球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兩三個學生到前面演示一下自己是如何踢球的,并讓學生親自感受腳內側踢球、腳尖踢球、腳外側踢球的異同。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向學生詳細講解腳內側踢球的一些優勢及省力技巧。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個動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個動作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思考。這樣學生在后續訓練的過程中就不會再隨意從各個角度踢球,且不需要教師反復說教強調。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動性,除了在技法層面對他們開展指導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夠通過教學理念的轉變,激發學生心理的探究和參與意識,讓體育課堂成為學生技能學習、參與交流、相互合作的大舞臺,讓學生勇于展示自我,積極進步,這樣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才能被有效激發,學生對于動作和技巧的掌握也能更加熟練。
除了課堂講授的方法需要時時調整之外,課堂教學的環境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影響也非常大。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塊光禿禿的土地與一個布滿教具的草地,學生更喜歡哪個環境呢?再比如體育課堂隊形排布方面,如果教師每節課都要求學生4個縱隊來訓練,排在后面的學生只會機械地模仿前排學生,訓練的熱情就會顯著降低,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推進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積極為學生打造溫馨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小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心理。
體育教學的硬環境方面,包括位置的選擇、場地的布置、教具的安排等。首先,教師要在上課之前為學生挑選一個安靜、整潔、衛生的上課環境,這樣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課堂參與熱情更加高漲。如冬季就可以選擇背風且向陽的位置,夏季就選擇一些有陰涼的位置。其次,場地的布置方面則需要教師靈活安排。如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一些運動器材,如小墊子等,讓學生可以在上面進行一些雙人互動的熱身動作等[3]。相比較讓學生一人來熱身,這種雙向互動的方式學生可以互相監督和鼓勵,運動熱情會更高。除了提前備好熱身需要用到的器材之外,其他的運動器材教師可以花點心思來安排,如把器材放置到操場的對角,并要求學生沿著跑道到指定位置去自取,這樣就給學生設置了一個小障礙,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跑步鍛煉熱情。
在小學體育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迎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他們喜愛的方式,創設和諧有效的活動場景,讓學生真正成為體育課堂的主人,讓他們自主去探究運動的目標該如何達成,讓他們思考如何才能更加省力,讓他們給自己制定一些可達成的學習目標,除了讓學生接受教師營造的環境之外,學生自身真正成為體育活動的參與者,讓他們可以運動其中,享受其樂,提升小學生運動參與的成就感。
當前體育課堂大多采取的是統一班級授課的模式,這樣就不能全面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水平,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小組教學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4],讓學生都能充分參與進來。
譬如,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4個小組,引入分組對抗的模式,讓學生共同來完成一系列復雜動作訓練[5],而且整組訓練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以“南瓜大挑戰”為例,教師為學生設置一個場景:在對面的山腳下有很多南瓜,現在豐收了,需要學生依次穿過波折動蕩的藤林(跳繩100個)、跑過惡人谷(50m速跑)、翻過筋斗山(仰臥起坐30個)、搬運南瓜回營地(運球過障礙)。這類比賽以接力的形式,讓學生輪流參與,學生運動的熱情都很高,而且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運動潛力,營造活潑緊張的課堂氛圍,很受學生歡迎。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較強的玩樂心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多種渠道,開展生動活潑的訓練方式,讓學生可以充分體驗學習的趣味性。這樣的趣味性活動氛圍,還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創新意識,使體育課堂的氣氛更加融洽。另外,一些體育訓練的方式,還可以延伸到課外,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自由活動,寓教于樂,全面運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極強的榮譽心理,他們迫切希望可以獲得來自外界的肯定和鼓勵[6],因此教師要能夠及時地給予學生一些積極有效的學習評價,這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有效鼓勵,更能進一步提升學生運動參與的熱情。
如有的小學生自身體能素質并不是很差,但是因為缺乏鍛煉,在速度、耐力等方面都有欠缺[7],教師就可以先肯定他的優點,接著對其提出殷切的鼓勵,他現在仰臥起坐的成績是1min25個,教師就可以鼓勵他下次可以突破30個,當他達到這個指標之后積極熱情地對其進行鼓勵。再比如某個小組在賽事表現中都非常突出,教師除了對小組成員進行統一表揚之外,還需要對個別學生也給出客觀評價。小組長的帶頭作用非常好、某同學的奔跑速度非常快等,這種分散評價的效果可以在集中評價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使學生的訓練熱情更加高漲,主動參與心理更強烈。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快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感受運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使學生的身心可以同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