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洪寶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理念在新時代背景之下被提了出來,并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為了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倡議,我國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目前我國高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并不樂觀,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1]。
在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與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下行的背景之下,各界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嚴峻,且每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都呈現出不斷上漲的趨勢。為此,我國高職院校需要有時代意識,注重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另外,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可能會與社會上真正需要的人才有所偏差,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因此,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是大勢所趨。在數字化以及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很多行業的就業崗位被電子機器所取代,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在此背景下找一份好工作是難上加難。這樣看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對緩解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具有重大的意義[2]。
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科學的、系統的建設過程。必須承認的是,目前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各大政府對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鼓勵與支持不是很多,而我國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不多,創新創業與社會之間也尚未建立一種互動關系。由此可見,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尚處于滯后的發展狀態。因此其處于一個不成熟的滯后的發展狀態,所以,尚未取得社會的廣泛關注。反之,由于社會沒有對創新創業廣泛關注,致使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的腳步緩慢前進,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3]。
我國部分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理念的理解并不正確,存在一定的偏頗,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技能只是讓學生掌握一門求職的技能,存在著極大的社會功利性,而不注重培養學生對創新創業內涵的理解,不注重把創新創業精神傳授給學生,沒有對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以及精神的開導。這些高校較為注重學校學生的創業人數,而不注重對校園里創新創業精神的建設,從而導致校園中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較為欠缺。
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這一方面,國家層面并未給出相應的政策支持,在制度上并未有任何規劃,從而導致部分高職院校在對創新創業文化建設進行執行的過程中會出現偏差,導致各大高職院校在對創新創業文化進行建設時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很多高職院校也并未建立相應的教育管理部門,以此來促進與支持校園創新的建設以及發展。這給出了一些啟示,即在高職院校中,需要建立相應的教育管理機構,同時建立一套系統的、完善的對學校創新創業進行管理的機制。
在我國,高職院校普遍存在以下現象:大多數的高職學生對創新創業理念的理解不深刻,并且缺乏創新創業熱情,覺得創新創業是非常遙遠、非常難的事情,認為自身并不具備創業的能力,表示自身畢業之后也不會走創新創業這條不尋常之路,寧愿踏踏實實地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也不去冒險。這是因為中國學生從小就深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把自己畢業后的就業范圍框在了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具有編制的、穩定的崗位,而創新創業是一項極為冒險的行為,所以,他們很少會考慮進行自行創業。此外,創新創業需要大量的資金、設備等條件的支撐,而一般的學生是不具備這些資源、條件的。此外,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的身旁,缺少那些成功的創業者,只能從網絡上了解到成功的創業家,例如,馬云、董明珠等這些非常著名但離學生很遙遠的人物,所以,學生沒有來自身旁創業家的激勵與鼓舞,難以踏出創新創業的步伐[4]。
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宣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讓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理解更為深刻,了解目前社會中嚴峻的就業形勢,從而能夠積極地投身創新創業。學生要根據自身的個性特征以及具備的條件創新創業,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新創業項目,不放過任何有助于發展、提升自己的創業機會。高職院校要發揮其教人、育人的作用,培養與激勵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此外,當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受挫時,高職院校可以開設相應的心理安慰以及疏導的機構。在鼓勵學生積極投身于創新創業活動中時,也要讓學生的情緒得到安慰。在受到專業人員的疏導之后,學生的抗壓能力或許會進一步得到提升,從而以更大的信心投身到創業行列中去。高職院校還可以對學生講述學長學姐們成功的創業事跡,讓榜樣事跡激勵學生的創新創業的熱情,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念。
高職院校要不斷強調實踐教學對學生個性發展、能力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要開設充足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讓學生擁有充足的實踐機會。在具體的實訓活動之中,可以增加學生自主參與企業產品研發的這一重要環節。將“創學做教一體化”理念運用于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的改革之中,可以將企業之中的產品研發、設計等活動加入到高職院校的實訓活動中,從而構建出一套與企業產品生產相互配套的教學模式。此外,實驗室要對全體學生全面開放,使想要實施創新創業的學生能夠沒有后顧之憂。同時,還要有項目導師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當學生在創新創業中遇到瓶頸時,項目導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出具體的建議。
我們要秉持學科大融合的理念,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高職院校中的現有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運用科學、系統的方式將創新創業理念有機地融進目前已經開設的專業課程體系之中。可以邀請專業人士、成功的企業家共同對課程培養體系共同商討,對目前社會上的崗位對員工的基本要求進行定位與確立,從而對高職院校中開設的專業課程體系的比例進行調整。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開設專門講解創新創業的選修課程,讓學生對創新創業理念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必修的專業課程體系與選修課程體系互為表里,共同作用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使學生能夠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學的創新創業思維體系。當然,高職院校還可以考慮根據學校情況開設特色校本課程,從而能夠促使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得到熏陶,創新創業能力得到提升。高職院校還可以根據學校情況看是否可以開設專項創新創業的課程體系,在課堂上對那些成功的、典型的創業案例進行剖析與講解,直觀地、深入地對創業精神進行講授,對成功創業者的創業方法、過程共同探討。通過這一專項課程,可以對學生創新創業思維進行訓練,可以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視野進行拓展,還可以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的綜合素養進行強化與提升。
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事業的發展,是與其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息息相關的。教師具備較高創新創業知識素養,就能夠傳授給學生很多相關的知識,能夠科學、正確地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但如果是只了解創新創業的皮毛的教師,他們自身都不了解創新創業的精髓,上課時也只是把課件直接灌輸給學生,不具備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中學不到東西,其創新創業熱情也得不到激發,從而導致學生對創新創業事業漠不關心。所以可以看出,對創新創業課程進行授課的教師的專業素養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相應地完善教師崗位負責制,對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進行相應地監督與管理,每個學期都要對其授課教師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進行考評,最終計入到授課教師的總體工作量之中。通過這一制度的創設,促使創新創業教師不斷地學習最新的與創新創業有關的知識,從而使其自身的專業素養得到不斷地提升。其次,有必要建立一套激勵機制。對那些在具備高規格的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獎項的教師,要對他們給予精神上以及物質上的獎勵,在評職稱時可優先考慮這些在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教師。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以及能力要跟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不斷提升。文章探討了創新創業在高校學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的現狀,就如何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進行了相應的思考,并在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的基礎上,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進行了相應的思考,同時通過建立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努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