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興朋
(安徽蕭縣師范學校 安徽 蕭縣 235200)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之下,中職政治教學也引入了新的方式,而案例教學。由于具備易理解以及直觀性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受到學生的歡迎,因此應用的頻率也在不斷提升,作為教師在政治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科學的運用案例教學法,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1 教師思想政治觀念陳舊。在中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其有效性和多元化決定教學理念和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呈現的教學理念能夠指引教師實施正確的教學方式。就目前來看,很多教師所呈現出的教學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尤其是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之下,很多中職的政治教師并沒有貫徹落實新時期課程改革標準,沒有將其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式和理念進行創新。這就導致在實際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很多教師仍然停留于傳統階段照本宣科,利用較為死板、生硬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與實際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不相符,難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2 學生學習目的較為模糊。當前,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這種社會現象會給學生帶來優異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能夠給予學生發展機遇。但是,這種程度上也會導致學校在開展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挑戰。如果不能及時疏導和教育,那么容易導致在思想道德價值觀念方面存在問題。大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會讓學生出現一些心理素質較弱、自控能力較差的現象,由此會出現拜金主義。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努力程度比較欠缺,面對學習困難和挫折時表現出厭學、輟學的情緒,比較大的心理負擔也會導致很多心理問題的出現。對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若是不能高效緩解這些問題,幫助學生鞏固教育成果,那么會讓學生不能形成正確學習觀,進一步影響到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形成。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也對中職思想政治課程所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將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進行整合,最終形成了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這四個部分。首先,應當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通過學習也能夠使得學生呈現出較強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引導學生自覺擁護黨的領導同時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通過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習使得學生對我們應當建設什么樣的國家、什么樣的社會、什么樣的公民有初步的了解,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其次,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素養,讓學生能夠利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來解決實際問題,能夠理性解釋經濟、政治、生態以及社會實踐,從而體現出人生智慧。引導學生利用負責任的行動和態度,促進社會和諧。再者,教師還需要重視法治意識素養的培養,讓學生能夠認識法治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核心,而法治能夠進一步發展成先進的國家治理方式,使得學生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憲法至上、法律權威的觀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依法履行義務,依法辦事、依法維權,最終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最后,需要讓學生形成公共參與的素養,能自覺有序地參與到公共事務之中,遵循相應的規則。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公益事業之中展現公共精神,踐行公共道德。通過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習使得學生在進行民主管理、決策、監督的過程中履行自己的義務,充分表達自己的訴求,善于利用溝通來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人民當家做主。
3.1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職學生作為當前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學校在對他們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是為人處事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的發展重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讓學生能夠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規范學生的思想,最終形成遵紀守法的良好意識。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3.2 推進依法治國的實現。隨著我國依法治國的不斷推進,學校不斷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意識的培養,以此來為推進依法治國的建設奠定基礎。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活化教學方式并將其與學生的學習規劃和未來發展相結合,能夠推進依法治國的實現。
4.1 選取針對性案例。每天都在出現新的事件,而這些實踐中也包含著政治原理,作為教師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不可能將這些案例進行講解,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當注重針對性,通過加強對案例的應用性并且結合教學的重點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對案例進行選擇。如果學生不能夠確保案例選擇的針對性,那么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偏離教學方向,這樣不僅不能夠起到引導的作用,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降低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我們在學習經濟全球化這一課程中,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勢必會面臨大量的機會和挑戰,因此教師不應當對負面案例進行過多的講述,而應當盡可能地選擇一些積極的案例,使得學生用客觀的方式了解經濟全球化對于我國帶來的影響。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中國企業,例如海爾集團是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響應國家發展政策最終取得成就的,從而使得學生更好的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形成以及影響。同時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采用合作教學的方式。在學習哲學這一模塊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學習,最終提高這一模塊的教學效率。由于哲學這一模塊的知識往往十分抽象,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多種案例展開教學。一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夠將知識點與案例之間建立良好的聯系,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模式進行思考。在學習經濟學這一模塊時,由于一些學生不能夠將實際的經濟現象與經濟學知識進行聯系,這也導致課堂教學效率有所下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學習,了解經濟學模塊知識中的重難點,并且展開專項探究,幫助學生學透模塊知識[2]。
4.2 選取生活化案例。政治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教師在進行政治教學的過程中一大重點即為拉近學生與政治之間的關系,從生活出發,幫助學生了解政治知識以及哲學原理,教師也可以運用案例教學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營造情境教學,使得學生在情境學習的過程中降低學習難度,例如我們在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時會發現學生與黨的接觸并不多。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經典的人民公仆案例,例如雷鋒,幫助學生對地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一概念有著更深層次的認知,在此基礎之上,為學生講述黨的工作以及黨員事跡等等,通過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從而堅定學生的政治信念。在當下這一階段,傳統的政治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實際的教學發展需求,因此作為教師應當創新教學理念,通過優化教學手段,以更加靈活的方式來豐富學生在該堂課學習過程中的體驗。通過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對于該科目的探索欲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進行備案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提高理論知識與生活案例的結合力度,摒棄傳統的教學案例,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社會話題事件應用于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運用一些生活化的實例來提高學生學習代入感,教師也可以根據該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以及情感狀態變化來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的情節,使得學生能夠正視自身的情感變化,意識到不良情緒對于自身的影響,并且采取措施進行應對,最終提高學生的情緒控制能力[3]。
4.3 選取代入感強的案例。在中職政治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圍繞著案例展開探討,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教師應當注重選擇一些具有代入感的案例,案例對于學生的吸引程度會直接決定該堂課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可以從圖像、聲音等不同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參與到中職政治教學之中,積極地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最終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盡量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案例,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人大代表選舉的場景,使得學生對于案例具有親近感,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也能夠避免學生對于政治這一門科目產生枯燥感以及畏懼感,最終確保政治教學質量,在這種教學氛圍之下,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也能夠擺脫死記硬背的方式,舉一反三,運用常見的案例對政治知識點進行解釋,進而全方位的理解知識點,最終確保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中職院校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選取針對性的案例、生活化案例以及代入感強的案例,從而發揮案例教學法的最大功效,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