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峰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金海路辦事處中心學校 河南 周口 466001)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與落實,教育部門及社會大眾愈發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以往“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以往的教學模式也會給學生增加一定的學業負擔,其在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上所起到的成效并不明顯,可能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在此教師應當適當調整教學方法配合為學生“減負”的根本目的,讓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中小學生因年齡特點,其思想正處于相對較為靈活的階段,在接受能力上也有一定的優勢,在此教師應當緊緊抓住這一特點,根據各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發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并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主觀能動性[1]。其次教師應當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給予學生相應的思考及討論時間,讓學生來帶動課堂的進展,教師在旁起到引導作用即可,該方式對于課堂氛圍的活躍也有積極促進作用。最后,應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質疑并解決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更高效的掌握知識點,從而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
中小學生之所以課業負擔重,不僅是教師教學方式不夠合理,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點掌握不夠牢靠,需通過課后的時間來進行整合提升,長此以往在該形勢下學生的心理會發生變化,逐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這并不利于教學目的達成。課后作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加以鞏固,但是部分教師對其因未有正確的認識,會通過加大作業量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及目標。根據科學調查研究來看,生字的書寫量在達到四遍的時候,其就已經達到了牢記的效果,但是部分教師還是會讓學生寫十遍、二十遍,該方式只會讓學生產生厭惡感,并給其心理造成一定的負擔,學生一想到還有這么多作業的時候,其厭學感會由心而發并體現在表面上。由此可見只有控制好最佳作業量,才能在保證學習質量的前提下,適當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因此教師應當采取“三化”策略,其一,作業多樣化,因每個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及消化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若布置相同作業的話,部分學生會無法有效的完成,在此教師可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個體差異進行分層布置作業,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適當布置一些具有創造探索特點的題目;對于中等學生,可布置一些綜合性練習題;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較易解答的題目,并循序漸進加大難度,使其能夠快速跟上教學步伐。其二,作業典型化,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盡量挑選一些能夠有連鎖反應,且可以達到舉一反三作用的題目。其三,作業量科學化,若想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勞逸結合,給予學生足夠的玩樂放松時間,在布置作業時,需結合各科的作業量合理布置作業,確保每日的實際作業時間在1.5小時以內。通過該方式不僅可以達到教學目的,更可以幫助學生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行為習慣,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2]。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參與者與實施者,其專業技能水平與綜合素養與教學質量有著密切關聯,若該教師空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教學理念未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的話,同樣也無法發揮出教師中重要效用。在此教育部門若想將為學生“減負”工作全面落實,需將此作為切入點,定期展開相應的培訓活動,將符合我國教育部門要求的各項指標告知教師,讓教師能夠與時俱進及時摒棄傳統教學理念,并不斷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為教學以及減負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同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課業負擔問題有正確的認識,針對該問題應當結合教學任務制定全新的教育目標,在此需注意的是減輕課業負擔的同時還應當提高課堂教學工作的高效化,但是提高課堂教學高效化并不等同于要加大學生的學習量,教師需做好權衡工作,形成全新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才能從根本上達到該目的。
綜上所述,若想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不僅要調整教學方案,還應當控制好實際作業量,在保證學習成效的前提下應當把握好各方面的“度”,以此來讓達到輕松學習、輕松掌握的根本目的,從而從根本上推動我國教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