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林 扎蘭屯職業學院
隨著當前教育理念的不斷變化,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對于音、美、體等課程的開展逐漸提高了重視。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籃球是目前高校比較受歡迎的一項運動,因此如何對其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對于促進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以及“終身體育”觀念的培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前我國普通高校籃球教育的開展應當以始終落實現階段我國體育教學開展的目標,即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從而為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建設提供身心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但是從當前高校實際的籃球教育現狀來看,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不具備“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等教育思想,從而導致在教學內容上沒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創新,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并不高漲。
目前部分高校教師在開展籃球教學的過程中,還是采用過去傳統的籃球教學模式,無論是在教育理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比較落后,從而導致其教學內容十分枯燥,很難讓更多的學生自主地參與到運動中來。而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以下幾點原因所造成的[1]。首先,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從而導致其籃球教學的內容以及考核方式都十分形式化,沒有得到根本上的重視。其次,還有一部分教師過于強調對學生的體能以及籃球技巧上的實踐教學,從而忽視了理論上的教學指導。最后,體育教學發展到今天,已經有著很多先進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理念可供教師們進行參考,但是實際上這樣做的教師并不多,甚至有些教師并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一套教學體系,從而導致在教學方式上比較傳統,并不適合當前“00后”大學生思想多元化的特點。此外,如今很多教師在籃球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并不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導致整體的教學氛圍十分壓抑,這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籃球運動中來,甚至還會導致部分學生對籃球運動產生厭惡感,而這些都與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背道而馳。
在如今很多高校籃球課程當中,“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是十分嚴重的,有的學校在籃球課教學中甚至并沒有設計理論教學的環節,即便設置了理論教學內容,很多教師對其相關的知識往往也是一筆帶過,直接讓學生開展運動技能訓練。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即便參與了籃球體育教學,但是對于籃球是如何起源與發展的,籃球場地有多大,以及籃球比賽當中的規則等都不太了解。而這些的課程內容設計是十分不科學的,沒能考慮到學生對籃球全面了解的需求,導致很多之前對籃球不甚了解的學生很難提起對籃球運動的興趣。
如今在部分高校籃球運動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其課程評價體系僅僅包括了對學生的評價與考核,并沒有涉及對教師進行評價考核的內容,而這樣的課程評價體系很明顯是不科學的,很容易造成籃球運動教學的停滯不前,同樣也很難保障教師們的教學動力。同時,在針對學生的課程評價體系中,其內容依然存在著很多不合理與不科學的現象,比如僅僅依賴出勤率以及學生最后的期末考核的表現來進行評價,就會使得最終的評價結果具有偶然性。對于當前很多的大學生來說,無論是籃球運動的理論基礎還是實踐水平往往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其考核應當更具有綜合性,除了對其課堂上的學習態度進行考核、對其學習成果進行考核以外,還需要體現出學生在籃球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精神品質以及個人的成長,但是在實際的高校籃球教學評價考核中,很難體現出上述幾點要求。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下,傳統的高校籃球課程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因此急需通過教育教學創新來促進其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同時,教師還需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確立學生在籃球教學中的主體性,從而激發學生的運動激情,從籃球運動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樂,以此來達到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教學目的。
在過去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之中,教師往往處于絕對主導的地位,從而導致無論是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內容的設計都很難從學生的實際特點與情況出發,這樣就很難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也并不高。而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逐漸被重視起來,體育教學方式以及理念也逐漸出現了一些變化,尤其是逐漸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地調動,才能確保其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2]。因此,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師也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并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策略,確立學生在籃球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籃球運動中,從而逐漸了解籃球、愛上運動,使學生擁有更為堅定的學習信念,產生足夠的學習動力。而想要讓更多的學生自主地參與到籃球運動中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通過籃球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籃球興趣。為此,首先教師需要不斷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嘗試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創造更多地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在更為輕松與愉悅的教學氛圍下完成籃球學習。具體來說,比如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籃球座談會,這樣就能夠加強對學生籃球基礎的了解,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原本的教學策略進行改進。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給予學生發表自己觀點與看法的機會,這樣就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看法以及了解程度,然后再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客觀評價,對自身的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并且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還能逐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構建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其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如今“00后”大學生在自主性以及個性意識上要更強,因此在高校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采取更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此來促進學生參與度的不斷提高。但是如上文所說,現階段很多高校的籃球教學還是停留在籃球基本技能的練習這一種方式上,即教師親自示范,學生進行模仿的模式。在這樣單調的教學模式下,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多學生還可能因為其內容過于枯燥今后不再選擇籃球課程的學習。所以,在當前的教育情況之下,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引入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籃球游戲,以此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從籃球學習中找尋到樂趣所在,促進課堂教學氛圍的提升,從而獲得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
雖然籃球教學需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但是從特點上來看,籃球教學的內容更偏向于實踐,需要讓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籃球運動技能,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參與到籃球運動中來。但是目前很多學生由于在高中階段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所以造成其身體素質比較差,在大學階段對籃球運動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就會遇到一些問題與困難,而教師則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并通過合理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具體來說,教師首先需要遵循“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從而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之間身體素質的差異選擇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并對自己的教學策略不斷進行改進。其次,為了更為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運動激情,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娛樂性質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籃球訓練的過程中也能夠從中體會到快樂,從而引導學生逐漸養成運動的習慣,促進其個人身體素質的不斷提高[3]。具體來說,比如在對籃球運球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籃球接龍的游戲引入其中,即每一個人需要運球一個來回,然后才能將籃球進行傳遞,如果有人出現運球失敗的情況,那么就需要上臺表演一個節目來作為懲罰。這樣一來,就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運球環節,變得更具有趣味性,并且通過運球的鍛煉,還能使學生的臂力得到提升,使整個體育教學過程變得更有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在更為快樂的氛圍下得到身體的鍛煉,從而促進其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的提高。
如上文所說,目前很多高校籃球教學的評價與考核機制還比較落后,因此想要實現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籃球教育的創新,就需要改變當前的籃球教學考評機制。在過去傳統的籃球教學考評機制之下,很多教師往往會將出勤率與期末的考核成績作為兩大部分的評價標準,而這樣的考評機制實際上存在著很大的偶然性,并不科學[4]。對此,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評價,這樣就能確保學生始終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籃球學習中來,從而借助于考核機制加強對學生的管理,督促學生能夠合理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調整自己的運動狀態。并且,教師還可以借助于考評機制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缺點,對學生采取更為針對性的教學,促進其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此外,還需要對過去期末考核方式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進,否則學生就會抱有臨時“抱佛腳”的心態,通過加急訓練來應付期末考核,就會使得學生忽視對平時的訓練。所以,教師需要將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與期末的考核進行結合,并構建理論+實踐的考評方式,從而使籃球課程的考評變得更為科學,讓學生能夠切實通過籃球課程的學習得到身體上的鍛煉以及運動綜合素養的提升,從而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5]。
綜上所述,籃球教學并不僅是一項實踐性的課程,而是理論與實踐相并重的,并且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十分依賴于教師們的教學水平以及籃球水平。因此,需要對當前高校籃球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幫助廣大教師及時轉變籃球教學觀念,從而為學生創造出更為人性化,運動氛圍更濃烈的籃球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得到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也能夠體會到運動的魅力所在,以此來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