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瑾
(盤山縣職業教育中心 遼寧 盤錦 124000)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當中,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基礎的語言類課程,并且是當下比較流行的語言,是具有發展前景的計算機高級語言。教師進行C語言的主要目的時讓學生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的一些語法和運用方法,進而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中職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普遍較差,并且接受知識的能力比較弱,對于C語言的學習有一定的吃力,基于以上種種原因,筆者對于中職的C語言教學方法進行初探,為解決中職生C語言學習困擾和提升學生的編程能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C語言是當下運用廣泛的編程語言,是一門具有實際操作性能的課程,學生不僅需要掌握C語言的基礎知識和設計方法,還要將C語言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并且擁有獨立編寫C語言的能力。但是,根據目前的教學現狀,大部分學生只是懂得C語言的基本理論,很難運用C語言進行計算機項目的設計,導致學生根本無法真正意義上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反思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就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當中,并且獨立操作計算機,以此來提升自己的C語言編程實踐技能。[1]例如:教師在進行C語言的講解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將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融入到真實的案例當中,為學生設計C語言創造環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與學生交流的方式來了解案例,并且在分析案例時能夠發現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便于學生更好的掌握C語言編程的程序設計。
中專生是中學直接升上來的,因此沒有太多計算機的基礎,并且中專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會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會讓一部分學生對C語言失去興趣。因此,為了保證班級當中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掌握C語言的基本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依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和不同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分層制定C語言課程的教學方案。[2]利用分層教學的形式,把班級的學生進行不同水平的分層,對每一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內容,并且對每一層的學生都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讓班級的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原本水平上有所進步。采取分層教學的形式,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于一些基礎比較薄弱,并且本身對C語言不感興趣的學生來說,這樣針對性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注的心情,進而讓他們對C語言產生學習欲望,幫助這類學生快速提高C語言編程能力,爭取盡快跟上進度。例如:教師可以自制一個簡單地學習系統,系統內設置自學、選擇、改錯、填空四個模塊,章節分while、do―while、for、循環嵌套,教師把班級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分別每一模塊的章節學習,由于四個小組水平不同,因此在學習進度上也有所差異,這樣安排教學內容,可以盡可能的把每個人的課堂效率發揮到極致,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
新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都紛紛借助互聯網進行教學,各大中職學校都利用互聯網構建了一些校園網站,借助互聯網構建學習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在進行C語言教學時,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學習群,并且在群內上傳相關的學習資料,學生可以自行下載,在自學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可以直接在群內向教師提問,這樣班級的學生也可以參與進來,能夠有效地提高整體班級的學習水平。[3]并且教師在班級群內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解答問題的同時,還能夠讓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方便下一課時的教案的設計,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中職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學會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當中,讓學生通過自己實際操作來掌握C語言的核心內容,并且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C語言保持長久的興趣,有利于學生更加積極的掌握C語言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當中進行實際操作,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C語言編程水平,進而能夠培養出更加優秀的C語言程序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