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杰 尚春強
(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朱坡中心小學 湖北 襄陽 441032)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為學生傳授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還要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及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豐富的課外閱讀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獨立思考,為后續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此外,課外閱讀還有利于學生對語文學習進行深入的理解,推動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1.1 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在學習中缺乏自制力,很容易會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導致語文學習效果不佳。面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豐富的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不過有個問題需要注意,語文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理解正確的課外閱讀觀念,不要因為課外閱讀而耽誤了文化學習。[1]例如,學習《盤古開天地》一課內容時,教師為學生介紹了其他有關的神話故事,并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語文教學效率顯著提升了。
1.2 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語文教師在課外閱讀活動中,為學生構建了趣味十足的情境,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面對書本中不易理解的知識,語文教師為學生介紹相關的課外書籍,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當學生處于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對語文知識的吸收與理解會更加高效,語文學習的基礎會更加扎實,同時也能保證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2.1 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順利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一定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外閱讀時對語文知識學習的拓展,當學生具有閱讀興趣以后,才能更加配合教學的教學安排,從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做到帶頭作用,引導學生們進行豐富的課外閱讀,并將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兩者相互協調配合,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外閱讀當中。[2]例如,學習《扁鵲治病》一課內容時,教師并沒有直接為學生講解該篇課文的含義,然而是讓學生嘗試著自己理解和領會。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短篇故事,讓學生慢慢去理解文章、分析文章。經過學生的探索與思考,對文章內容有了清晰的認知,而且對課外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班級中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加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2.2 提供課外閱讀的機會,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在小學學習過程中,語文只是眾多學科中的一項,學生需要學習很多不同類型的學科,而且現在的家長都會給學生報各種興趣班,這使得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被大幅壓縮。面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需要主動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課外閱讀,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目的。在選擇課外讀物的時候,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確保學生經過閱讀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3]例如,學校規定每天中午用半小時作為課外閱讀時間,學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書籍帶到學校進行閱讀,也可以與其他同學交換書籍進行閱讀。此外,教室內還設置了圖書柜,教師和學生遇到有價值的書籍,可以放在圖書柜內,以供班級內的學生進行閱讀。通過閱讀課和圖書柜的設立,學生有了固定的閱讀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在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需要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課外閱讀的樂趣,進而幫助學生培養課外閱讀興趣。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優質的課外閱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課外閱讀高度重視,并通過一系列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課外閱讀,以實現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