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日升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 江蘇 揚州 225800)
比起魯迅先生的文章,讓學生更加崩潰的是文言文的學習。由于文言文的寫作方式、語法以及結構順序和我們的現代文有所不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感到枯燥無味,缺乏興趣,缺乏主動性。由于歷史的演變,政治文化的影響,沒有一點積累,是很難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因此,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1]
1.1 缺乏閱讀興趣。文言文本身就比較難,字數不多,卻涵蓋了豐富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一字一句的翻譯,講完之后,再進行所謂的內容分析。課堂上沒有閱讀的聲音,沒有學生的自我理解和思考的過程,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種方式影響了學生的自我理解和獨立思考,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缺乏興趣。
1.2 依懶性較大。在文言文教學中,學生沒有自覺意識,自然也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很大程度上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模式基本也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時間一長,學生就容易養成依賴性,慢慢的也就失去了自我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1.3 內外含義,相分離。雖教師對文言文教學非常重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式單一,但最終還是落入字字落實,句句過關的翻譯之中。導致教學目標定位在知識與技能的表面層次,加上教師枯燥無味的講授,長此以往,文言文教學就會產生重言輕文的情況,學生只了解到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虛詞、實句、古今異意,卻忽略了文化價值、審美價值、文學價值。
2.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一切事物的根本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漢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文言文的閱讀教學,就要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孟子》二章中的《富貴不能移》教師可以讓學生記住注解和工具書,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文章進行翻譯創編,然后進行角色扮演。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主動的參與進來,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也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創建生本課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作為引導者。[2]例如:在學習《木蘭詩》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木蘭出征的歷史背景呈現給學生,一來可以提高學生生的興趣,二來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后用提問和導入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木蘭為什么會替父出征?木蘭出征的心情?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閱讀,借助注解和工具書來理解文章的大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突出生本課堂的地位,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對生僻字的標音,通假字的規整,注意積累,為提高文言文閱讀的質量做準備。
2.3 利用分層教學。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背景也不同,接受知識的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師應采取分層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盡可能的讓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例如:在學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利用思維導圖填充,作為預習方式,讓學生對文章有個了解,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填充情況得到反饋,針對學生在預習情況下,使用分層教學的方法,針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礎差得同學,要求他們掌握對字詞的翻譯,基礎好點的學生要求他們可以整句翻譯,然后在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分層教學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在本節課內容結束之后讓學生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使所學知識得到升華。
文言文以它濃厚的沉淀,獨特的審美和所蘊含的文化底蘊是現代文化不可代替的。初中文言文作為語文教學中關鍵的一部分內容,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承載體,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所處的歷史環境,講給學生,這樣有利學生提高語文的知識素養,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上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