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霞
(湖南省衡南縣車江聯合學校大橋校區 湖南 衡南 421100)
在小學語文階段教學當中,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語文知識的理解。但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學生不再滿足于課本的閱讀內容。所以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相應的課外閱讀拓展。閱讀是長期積累的學習過程,學生要通過不斷的閱讀,從而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并構建完整的語文閱讀思維體系,為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課外閱讀作為閱讀的重要補充內容與主要形式,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滲透。首先,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對于閱讀知識充滿好奇,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更加完善教材閱讀內容,讓學生更深層次的對閱讀進行了解與探索。其次,閱讀是寫作的重要素材來源,所以通過課外閱讀拓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知識儲備,從而更好的運用到寫作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后,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在進行大量閱讀之后,可以從中掌握相應的閱讀技巧,并且可以在更多閱讀當中進行聯想,從而將閱讀內容進行相應的串聯,提高閱讀思維能力,為語文學習提供重要的保障。
2.1 轉變教學觀念,創設課外閱讀情境。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只是根據課本內容進行簡單講解。而忽略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學習興趣。因此需要教師不斷的轉變教學觀念,將課外閱讀的理念滲透到教學當中。[1]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過程當中,老師可以在課前導入環節,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簡單閱讀。并且在預習階段讓學生找到更多的民間故事進行閱讀,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知識儲備,同時還可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初步了解,在閱讀當中提高文化自信心。另外,教師還要創設良好的課外閱讀情境,可以班級內部設置課外圖書角,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挑選課外讀物,通過因材施教的形式為學生進行閱讀培養,有利于全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校園當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綜合能力。
2.2 利用信息化手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在各個階段的教學當中都融入了信息化教學手段,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也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課外閱讀拓展,在此過程中可以增強課外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并且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2]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過程當中,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放映關于《西游記》的相關影視作品,讓學生充分了解閱讀的背景,并且通過課外閱讀名著對課本內容加以補充,同時,學生在進行名著閱讀過程當中還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通過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且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增強課堂趣味性,構建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
2.3 豐富課外閱讀形式,開展多樣閱讀活動。對于小學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養成形成良好的閱讀意識,同時還要讓學生通過不斷的積累從而掌握閱讀技巧,同時為了豐富課外閱讀資源,教師應該通過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來提高學生閱讀參與積極性。[3]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之后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通過交流表達為學生介紹課外讀物,同時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教師還要以小組合作為單位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當中進行課外閱讀學習,在閱讀過程當中各抒己見,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加強學生對于課外知識的理解。通過多樣性的課外閱讀形式與閱讀活動,不僅可以增強課外閱讀的趣味性,同時能夠拉近同學間的感情,為閱讀教學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是小學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課內閱讀知識進行充分的補充,增強學生的閱讀知識儲備。因此需要教師不斷重視課外閱讀重要性,并將其運用到閱讀課堂教學當中。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更好的對課內閱讀進行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