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婉蓮
(福建省晉江市內坑鎮懷斧小學 福建 晉江 362000)
語文學科具備一定的語言特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需要把教材知識轉變為一種情感上的表達,讓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當中,感受到語文學科所帶來的獨特的魅力。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就要在課堂上注意自己的話語,通過話語溝通來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教材中所涉及的課本內容比較豐富,并且類型多樣,很多課文在思想情感上也有較大的不同。針對以上的狀況,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仔細分析課文所表達的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展開對課文的學習,并且在教學方式上要適當的進行創新,保證每節課都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本堂課的內容有較大的積極性。[1]例如:在進行《飛向藍天的恐龍》這篇課文的學習時,因為本篇課文主要表達的是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具有一定的科學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的形式,感受課文當中所蘊含的科學知識,并且引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教師可以采用設置疑點的教學方式,說: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叫做恐龍,同學們聽到恐龍這個詞語,腦海中會出現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呢?請用一個詞概括。一些學生會說到:笨拙、龐大。那么教師可以接著拋出疑點:如此笨拙的恐龍是怎么飛向藍天的呢?恐龍和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樣的嗎?他們之間有聯系嗎?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的方式進行討論,并且教師可以意義的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聽講習慣是很有必要的。新課標的背景下,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也被大多數教師普遍的運用到教學當中,那么,在提問過程中,教師既能夠了解到學生在課下預習課文的程度,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但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需要把握一定的技巧,尤其是小學年齡段的學生,有的比較害羞不愛說話,針對這類學生要有耐心,讓學生能夠自己慢慢敞開心扉。[2]例如:教師在講解《我愛故鄉的楊梅》時,本篇課文的教學任務時引導學生掌握生字新詞,并且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時教師可以提問“楊梅是什么東西呀?”學生回答“水果,”“有哪位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一下呢?”這時學生都會積極的舉手。教師根據課文的段落選取相應的學生進行朗讀,并且引導學生用手指著字認真聽。學生在讀錯或者不認識字的情況下,教師和其他學生主動幫忙,確保學生能夠順利的讀完,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飛速發展的時期,每一位學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尤其是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大,在教學課堂上,很難集中精力去聽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模式,并且創新師生互動的內容,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并且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教師在展開互動時,需要注意自己語言的生動性,將互動的語言與課本當中的情感相結合,讓學生盡快的融入到教材學習當中。[3]比如:在講解《田家四季歌》時,由于這篇課文是一首歌謠,如果依舊采取傳統的嚴肅的教學氛圍開展教學的話,那么很難講學生帶入到學習氛圍當中。教師可以采用談話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農民伯伯豐收的季節到了,同學們想要去感受一下豐收的樂趣嗎?此時,學生們肯定十分興奮,并且表示想要去感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并且在組內選出小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去感受大街上農民收獲莊稼的喜悅。之后回到課堂,教師讓學生們將自己的感受與教師進行分享,并且教師在聆聽過程中起指導作用,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觀察能力。
總之,想要讓小學生全面的提高語文學習水平,就需要教師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學模式,多對師生互動進行創新。在當下語文課堂上,師生互動可以讓教師有效地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培養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問題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幫助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