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春和 東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減少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優化企業銀行開戶服務,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將銀行開戶核準改為備案?!?019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執行取消開戶許可政策,人民銀行不再核發開戶許可證,開立企業基本存款賬戶由核準改為備案。
取消開戶許可給商業銀行對公賬戶管理帶來新的挑戰,主要表現為:
隨著企業注冊與開戶的便利化,刺激了群眾創業的積極性,開立對公賬戶的存款人數量也隨之大幅提升,銀行開戶壓力大增。另外,這一優化政策在為企業減負的同時,也為不法分子開戶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且對公賬戶觸發大額報告或可疑報告的閥值更高,洗錢監測難度更大,因而具有更強的隱蔽性,在開戶成本降低的條件下,對公賬戶取代個人賬戶,成為不法分子的首選。特別是一些地方性中小商業銀行,因為營業網點多、開戶手續簡便、開戶費用低,更受到不法分子的青睞。
在取消企業銀行賬戶開戶許可之前,企業銀行賬戶的開立由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雙頭”審核;取消開戶許可之后,人民銀行將主要精力放在賬戶事中事后風險監測與監管上,商業銀行成為事前審核的唯一責任方,審核壓力大增。為保證企業存在和開戶意愿的真實性,商業銀行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安排人員上門實地核實。為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目前商業銀行的客戶審核力度與之前的客戶盡職調查相比有大幅提升,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隨之增加,開戶平均成本上升。
取消企業銀行賬戶開戶許可后,商業銀行在對可疑賬戶的監管仍存在諸多難點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商業銀行以經營業績作為績效考核主要指標,其根本目標是營利。取消開戶許可對商業銀行的賬戶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的人力、物力、精力投入也相應增加,短期內還有可能影響經營指標。
同時,商業銀行屬于服務性行業,沒有執法權。與工商部門、人民銀行等行政機關相比,商業銀行的威懾力明顯不足。在不法分子看來,即使商業銀行在審核與監管中發現可疑,也只是拒絕開戶,或中止業務關系,并不能造成實質性懲罰。
取消開戶許可后,企業賬戶開戶的便利化使申請開戶的存款人數量較之前有大幅上漲,導致銀行對公開戶崗位人員不足。在當前部分銀行零售轉型,部分前臺人員轉入零售隊伍的背景下,這種缺口就顯得更為突出。為緩解開戶壓力,不少網點起用新人負責賬戶管理,經驗與能力明顯不足。
另外,金融機構賬戶管理人員不是反洗錢專職人員,風險意識以及反洗錢技能相對薄弱,在賬戶管理過程中偏重于賬戶資料的完整性與合規性管理,很少關注賬戶真實用途、實際控制人或受益所有人、交易流水等,因此很難識別出可疑賬戶。
2020年的公共衛生事件對就業造成的壓力大,各地待崗待業人員多,生活壓力大,在明知不合法的情況下,對通過各種渠道“撈快錢”的抵抗力下降,客觀上為不法分子招募、組織存款人進行冒名開戶創造了便利條件。
另外,在特殊時期,商業銀行的客戶身份識別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難。社區隔離、人員隔離政策限制了銀行工作人員上門核實;進入公共場所須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離,不法分子會以安全為由拒絕配合身份核查。
要想對可疑對公賬戶進行有效監管與控制,單靠商業銀行是無法實現的,需要商業銀行、人民銀行、工商部門、公安機關互聯互通,形成合力,打造聯防聯控體系,共同筑牢反洗錢的籬笆。
1.打造聯防聯控體系,首先要實現信息共享
商業銀行在開戶審核及后續管理中往往扮演著“吹哨人”的角色,對于發現的可疑主體信息,應及時告知人民銀行和公安機關,由人民銀行匯總后以預警提示等方式轉發轄內其他金融機構,由公安機關進行摸排和打擊處理;公安機關在辦案過程中發現的涉案賬戶也應及時告知開戶銀行,由銀行進行倒查;商業銀行和公安機關應將可疑客戶和涉案主體信息報送工商部門,由工商部門納入黑名單數據庫管理;工商部門自身也應建立可疑主體監測系統用于監測一人多戶、一址多戶等異常注冊行為,并將監測到的可疑主體一并納入黑名單,作為企業準入時的基本審查手段。
2.打造聯防聯控體系,還應進行聯合懲戒
由工商、公安、銀行進行聯合懲戒,提高打擊力度,是形成有效震懾的重要手段。工商部門應禁止有黑名單人員擔任重要職務的企業進入市場,將黑名單中的企業及個人信息進行披露,杜絕可疑人員在其他地區再次犯案;公安機關應重視銀行提供的可疑線索,對有價值的線索進行立案偵查,追究開戶人員及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商業銀行應拒絕為黑名單主體開戶,已開戶的應限制其交易或終止業務關系;人民銀行應考慮將可疑賬戶開戶行為納入企業負責人及實際控制人的征信記錄,進一步加大懲戒力度。
商業銀行履行賬戶全生命周期管理責任,需要在開戶事前環節強化調查、事中環節強化審核與事后環節的監督。
1.強化開戶事前調查
重點是要審查企業存在與經營的真實性,即是否為空殼公司,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上門核實。一是要查看企業的實際經營地址是否與營業執照一致,企業能否提供辦公場地自己確有所有權或使用權的產權證明、租賃合同等材料。二是查看企業是否有滿足辦公和經營所需的固定資產、施工設備和貨物等。存在異常情形的,應采取延長開戶審查期限、強化客戶盡職調查等措施。
2.強化開戶事中審核
一是要對存款人提供的開戶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與合規性進行審查,重點查看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等證件是否超期,證件是否真實有效,是否使用原件辦理,各類資料是否齊全,代理開戶的是否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權書。二是要對開戶意愿的真實性進行審核,可通過面對面、電話、視頻等多種方式審查法定代表人、單位負責人是否知曉開立賬戶,是否自愿開戶,是否熟悉企業情況。三是通過公開資料及客戶提供的公司章程等分析單位股權與控制權結構,識別開戶單位受益所有人。
3.強化賬戶事后監督,首先是在開戶后進行定期回訪,通過視頻或電話等方式聯系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如開戶后不久即發生失聯、不配合回訪等異常情形的,應予以重點關注;其次是通過反洗錢監測系統對賬戶交易進行持續跟蹤,確屬可疑的應及時報告并采取后續控制措施;再次是對賬戶資格進行動態復核,不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
1.作為企業,商業銀行將營利擺在首位無可非議,但逐利的前提是有效防控風險。商業銀行應提高對對公賬戶案件防控的重視程度,將賬戶風險管理作為員工評價與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不再單純地考核開戶數量,為員工減壓,能夠有效提高員工風險防控積極性,有效降低對公賬戶洗錢風險。
2.需要提高銀行員工風險識別與處置能力
一是商業銀行應通過培訓、測試、情景演練等多種方式使員工熟悉賬戶管理與反洗錢相關政策法規和行內制度,特別是人民銀行與公安機關發布的風險提示與案情通報,及時了解最新動態,掌握不法分子作案手法與可疑特征,幫助員工強化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二是合理處置風險,增強風險處理能力,如在開戶環節識別到異常情形時,應根據相關規定拒絕開戶或延長審查期限。
2018年取消企業銀行賬戶開戶許可試點工作以來,銀行賬戶管理的內容發生了諸多變化,賬戶風險也發生了轉移。為做好事中事后可疑賬戶的監管,應完善對公客戶風險評價與交易監測體系。
1.為提高對公賬戶管理效率,將有限的資源向高風險客戶管理傾斜,商業銀行應本著“風險為本”的原則對對公客戶進行分級管理。分級管理的前提是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評價體系,商業銀行可以從企業規模、所屬行業、所在地域、股權關系復雜程度、信息透明度、法人和受益所有人信譽、企業聲譽、經營狀況、涉案信息等多個維度設立風險評價指標,對所有新開和存量對公客戶進行“風險畫像”,并對風險評價結果進行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對存量對公客戶風險進行重新評估。
2.對客戶風險進行量化評級后,應對不同等級的對公客戶采取不同的風險防控措施,對低風險客戶實行簡化的防控措施,重點關注高風險客戶并采取強化的風險防控措施,如縮短評級周期、定期電話回訪或上門勘察、密切關注生產經營情況、合理限制交易渠道、設定交易上限等。
深化“放管服”,取消企業銀行賬戶開戶許可后,商業銀行的開戶成本及監管壓力上升。在響應國家號召,提升開戶服務效率的同時,商業銀行應深入實踐“風險為本”的原則,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的業務,制定和實施與其風險相稱的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對外強化與政府機關聯系,擴大盡職調查所需的數據源;對內優化賬戶管理流程,培養專業的人才隊伍。同時,力爭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升級實現賬戶監管質的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