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緒紅
(安徽省合肥市慶平希望學校 安徽 合肥 230000)
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提前做好準備。然而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在學習過程中以及在知識點的理解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運用互動教學這一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本上的知識內容就可以了解并掌握它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從而在這些思想觀點的影響下,逐漸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1.1 有助于更好地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的,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包括對自身道德品質的培養等內容,同時還包括我們在社會中的相處之道以及對法律法規也有一定的了解與掌握。在該課程教學中,運用互動教學的方法讓老師成為學生們的主要形象,在課堂中變得更為的友好親切,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1.2 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變被動教學為主動,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在傳統教育模式下,老師一味地灌輸,不注重讓學生自己思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減弱,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比較被動,這不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負擔,增加自身學習的壓力,更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產生厭煩,從而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完成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同時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幫助。
在以前的教學授課模式中,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講課過程中,對于課本上的重點內容直接讓同學們死記硬背,而不去注重讓同學們去思考去理解,老師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也少之又少,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成為一個一種負擔,同時隨著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對部編版《道德與法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材內容發生了改變,讓老師無法在短期時間進行充分的備課,最終無法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降低,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開展造成了阻礙。
例如,在九年級上冊第六課《建設美麗中國》中,教師只讓學生在課本上把重要內容做上標記并背過,學生并沒有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老師首先應讓學生思考“我們當今中國環境的現狀”,“為什么我們要建設美麗中國”,“該如何建設美麗中國”等等,并讓同學積極發言,傾聽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讓學生充分進行互動與交流,從而加深對這節課的理解。[1]
3.1 首先教師應該充分進行備課,有效授課。想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應該充分的進行備課,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更加積極活躍的融入課堂。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創造一些實際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從而加深對該課程的記憶。作為一名老師,應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榜樣,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2 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像以前那樣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只會讓教學變得十分的枯燥乏味,老師的單一的講解使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對所學的知識沒有進行充分的思考,這樣的課堂教學會使得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導致老師對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不能有很好的回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積極加強課堂的交流與互動去教學,讓同學主動去思考,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在學生思考的同時還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例如,以《師生交往》這一教學為例,上課之前老師先充分地進行備課,首先設定教學目標,對這節課的整體進行要有一定的安排,并對該節課的重點及難點進行分析,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掌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對師生之間的關系表達自己的看法,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并舉手發言,然后再與學生一起回憶之前在課堂上教學的特點,從而增進情感上的交流,最后在對課本內容有一個更好的理解與掌握。[2]
文章首先從為什么我們要運用互動教學這一教學方式來展開分析,敘述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了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從而引出互動教學這一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教育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越來越強,同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之間情感,營造一種平等友好的教學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