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娟
(陜西省寶雞市隴縣曹家灣鎮紅星明德小學 陜西 寶雞 7212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重要的教學地位,是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的關鍵內容。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閱讀教學并沒有得到太大的重視,老師應試化現象嚴重,會忽略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這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思維的發展。而且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較低,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老師要改善教學的現象,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讀書和想象力,增強學生的語感,讓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提高。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的溝通能力提升,溝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技能,是表達想法的重要方式。不管在任何學科的學習中,閱讀都是最關鍵的技能。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最基礎的教學內容,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是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閱讀是深化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幫助學生有更好的閱讀體驗,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愛上閱讀。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步驟,是必須注重提高的教學內容。
2.1 構建閱讀環境,增強閱讀能力。環境造就人才,在閱讀教學中,需要給學生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要讓學生在環境的構建下更好的學習語文,提升閱讀能力。在教室中建立班級圖書角,給學生更多的書籍,完善學生的閱讀能力。書籍的來源可以從自助捐書、買書等形式去營造良好的閱讀資源。包括學校的圖書館也需要得到構建,圖書館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閱讀,讓學生積極地加入到閱讀中,合理使用書籍。“孟母三遷”的故事就足以說明環境的重要性,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在潛移默化下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2]。
2.2 改善閱讀形式,活躍閱讀氛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步驟,老師需要不斷地改革和創新閱讀的形式,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提高,讓閱讀氛圍變得更加活躍,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小蝌蚪找媽媽》的學習中,老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課文,以動畫的形式推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更積極地面對閱讀教學。學生在動畫的形勢下會更加主動的面對語文教學,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坐井觀天》這篇課文也是如此,都可以在多媒體上進行播放,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好感,促進閱讀教學的質量。除了利用信息技術去改善閱讀形式外,還可以通過有趣的角色扮演進行閱讀,增強閱讀體驗。老師可以選擇學生上臺扮演小青蛙和小鳥,通過形象的扮演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最后去討論課文中所表達的意義。通過閱讀形式的改變讓閱讀氛圍變的更加活躍,促進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2.3 自主進行閱讀,養成閱讀習慣。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圖片去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閱讀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楓樹上的喜鵲》這一課中,很多學生并沒有見過喜鵲的模樣。老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課文去繪制出自己心目中的喜鵲,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同時在閱讀中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勾畫書中優美的詞語和段落,進行積累和摘抄到筆記本上,不僅能夠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促進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推薦給學生一些有趣的書籍,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與老師一起討論心得,增強與老師的互動,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定期進行“閱讀課”,利用自習課或者語文課定期帶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促進閱讀教學的質量。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去仿寫優美的句子,逐步提升自身的創作能力和文化意識。要根據不同的課文去體驗不同的情感,在閱讀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教學地位,老師要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活躍教學氛圍,完善閱讀教學,促進閱讀教學的質量,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在培養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將來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對學生的情感意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