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作永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伊莊中學 江蘇 徐州 221000)
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首先要考慮名著的閱讀。因為名著是人類經過幾千年的文化積累沉淀的寶藏,所以需要我們更好地進行傳承與發揚。而初中學生正處于人格發展的關鍵階段,名著的閱讀可以有效地幫助其樹立正確三觀,提高學習能力,陶冶文化情操,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精神世界。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外閱讀中不斷拓展名著閱讀。
1.1 有利于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對于初中生來說,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以及課業負擔,所以會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枯燥乏味的心理,并對學習產生厭煩。所以根據新課標的不斷改革與發展要求,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通過名著來進行課余的放松,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增加閱讀興趣,同時,豐富了精神生活,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名著閱讀,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1.2 有利于提高學生文學修養。隨著國家文化事業的不斷開展與深入,對于學生的文學素養要求較高。這也需要學校以及教師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讓學生了解名著閱讀當中的深刻含義以及人文色彩。學生在閱讀名著過程中,可以對其中的人物進行重點分析,還可以從中領悟到很多人生哲理。所以,通過名著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3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名著的課外閱讀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對于在課本教材內容中獲取不到的知識,可以通過名著閱讀的拓展進行深化和了解。通過課內外閱讀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掌握閱讀技巧并在名著閱讀當中進行相關技巧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知識框架,[1]充分了解文章的結構以及相關優秀語句的用法。通過對于閱讀能力的提升還有利于學生進行寫作等技巧的應用。
2.1 轉變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名著閱讀氛圍。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師只是對課本閱讀內容進行簡單的講解,并沒有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所以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很低,不利于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開展。所以,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學生的名著閱讀能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閱讀氛圍。例如:在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閱讀《智取生辰綱》過程講解當中,老師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了解與概括。并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分析這篇閱讀與水滸傳中這一故事情節有哪些區別和相同之處?讓學生在交流過程當中,對名著的理解更加深刻。在課內外閱讀結合的過程當中,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2.2 利用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才能產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能夠進一步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如果想激發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就需要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相關名著的視頻音頻的放映。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了解閱讀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真情實感。[2]例如:在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篇的閱讀當中,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紅樓夢影視作品的放映,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的所見所感,同時讓學生更加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與課本內容相結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閱讀過程當中了解了優秀文學作品的深刻內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3 組織多樣性的名著閱讀活動。由于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很大,所以對于名著的閱讀理解能力有所不同,為了讓名著真正的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教師合理組織多樣性的名著閱讀活動,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名著導讀過程當中,充分向學生滲透《水滸傳》的深刻含義。并組織開展相應的閱讀交流活動。比如:讀書匯報演出、名著演講比賽等。學生談自己閱讀的真實感受,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的使名著閱讀達到育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作為語文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再利用多媒體設備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最后通過組織多樣的閱讀展示活動帶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