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娟
(福建省建甌市竹海學校 福建 建甌 353100)
隨著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移動互聯網創造了跨時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使知識獲取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教與學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條件的限制,知識獲取渠道靈活與多樣化,2020年因為疫情的原因,“線上教學”成為剛需,學校及培訓機構的老師們紛紛將課程從線下轉移到線上。
線上英語教學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授課和雙向互動,以錄播課為主,采取“錄播+線上答疑”的形式。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采用直播+線上答疑的形式。課后輔導可以采用點播或線上答疑形式。
老師們在線上英語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如:在線英語小游戲、英語趣配音、微課、希沃等資源),為學生打造多種形式學習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提升口語和聽力能力有很大幫助,使英語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但由于很多教師由于缺乏一些經驗,最終所呈現的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初次做線上教學,老師們最大的感受應該是,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線下教學老師可以直接的觀察每一位學員的學習狀況,但線上教學不同,老師搖身一變成為“十八線主播”,自己打開電腦面對鏡頭,面對各種上課軟件,自己慌了神。
面對在線教育,很多家長也是一頭霧水,復雜的軟件操作不清楚,未免心煩,因此在選擇直播軟件的時候盡量簡單操作的原則。鑒于此,我試過“釘釘”、“抖音”“美拍”等直播軟件,軟件各有優勢,最終選擇“騰訊會議”。“騰訊會議”軟件下載后,直接用電話號碼即可注冊參加直播課,且可以播放PPT,有屏幕共享功能,無論是手機、IPAD、電腦操作都很簡單,此外,它還有微信小程序等多種入會方式,登錄微信小程序、撥打電話號碼等也可以直接聽課,操作相對比較簡單。
由于大多數學生和老師都是第一次上直播課,所以科任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
3.1 在學生方面,應先提早做好思想動員、提早一天通知學生:直播時間(第一次提早十分鐘入會),入直播廳的方式、上課內容、準備的課本及材料,讓學生做好心理準備的同時做好課前準備,同時,詢問家長及學生是否對上網課有困難并做好安排。
3.2 教師方面:首先要與備課組長討論課前注意事項、課堂內容、作業方式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預想的多種解決方式,做好教案、PPT、電腦、音響(用于播放英語聽力)等備課準備,然后尋找光源充足的地方,對網絡和騰訊會議平臺的操作進行測試。
4.1 在第一次上網課,提前十分鐘確認學生是否都已入直播廳并在家長群里及時通知未加入的同學入直播廳,對無法加入的學生,由班主任安撫后再統一處理。同時強調直播課紀律,不可隨意聊天。
4.2 由于學科特性,對于英語課,我們強調教學方式多樣性,利用“騰訊會議”的屏幕共享功能,穿插音樂、短視頻和微課小視頻等方式使課堂豐富。
對于聽、說、讀、寫:在聽的方面,我用藍牙小音箱播放聽力,避免雜音和聲音太小的問題;在說和讀的方面,英語課堂采取隨機點名或學生自愿回答等方式邀請學生造句、回答問題等,同時體現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放開膽子大聲說出自己的答案,特別是對于膽小的學生,平常在課堂上不好意思做答,但在直播課上,他們卻可以積極和老師互動,課堂氛圍較活躍。且在每節課最后留十分鐘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點,老師教學補充,起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4.3 課堂“輔導員”;對于網課的課堂秩序,除了課堂教師課前強調外,每節課都設一個“輔導員”。負責維護網課秩序。在“騰訊會議”中,學生是可以發消息,但不可以隨意聊天,要做到認真聽課。但在直播課中,有時會出現一些無法預測的問題,如:直播老師斷網了,學生斷網了,PPT看不見,聲音聽不見等問題。而直播老師專注于課堂教學,無法一心二用。此時“輔導員”則負責回復學生和協調學生與直播教師上課的情況。
5.1 學生:學生在上完直播課后,教師需要作業來反饋學生掌握的學習情況。考慮到學生人數多且微信群消息容易被覆蓋和刷屏。在這里我們用“班級小管家”這款軟件配合教學。學生或家長通過微信即可登錄“班級小管家”,將作業上傳。教師不僅可以直接點評也可以將作業打回重新訂正,做得較好的同學可以在小程序中獎勵一朵小紅花,真正做到一對一作業輔導,實現激勵式教育,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5.2 教師:上完一堂課后,應及時總結自己的不足,記下筆記,并且與備課組長一起討論改進的方法,不斷完善網課教學體系。
綜上所述,在疫情背景下,英語在線教學通過軟件的選擇及直播課課前準備、課中協調、課后反饋三種形式,對初中英語教學的模式進行創新,利用信息技術來合理的設置教學課件,安排教學內容,不僅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力的提高,也對教師的信息化技術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