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鳳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鳳城中學 福建 安溪 362400)
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現代教育領域衍生出了多個先進理念,而最為基礎、最為中心的教育理論則是生本教育思想,它指出了教育活動應該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且需保證學科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既要關注學生的共性發展規律,也要滿足學生的個體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規律,讓更多的學生通過學習找到生命成長的價值與意義。為此,初中英語教師便要積極落實分層教學法,以便切實優化學生的個體發展。
落實分層教學法的第一步便是要按照科學分層原則去分析學生的英語認知能力、語言建構水平、學科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由此尋找生生共性,將整體素養水平趨于一致的學生分到一個層次結構之中,由此形成學生層次結構。對此,初中英語教師便要綜合觀察學生的英語學習表現,科學構建學生分層結構,由此組織分層教學活動,保證各層學生均可積累有效學習經驗。
在劃分學生層次結構時,筆者會通過多種渠道去檢測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水平,結合學生反饋與結果性測試確定學生分層情況。總體來說,本班學生會呈現出三層結構:第一層是指整體認知能力低下,英語基礎知識薄弱,且嚴重缺乏英語交際意識、自主學習欲望,而且考試成績也普遍低于班級平均數的學生;第二層是指英語認知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且積累了一定的英語知識,而且能夠按照教學進度背誦英語知識、參與英語交際活動的學生;第三層是指英語認知能力水平較高,且自主學習意識強烈,聽、說、讀、寫能力發育水平都十分理想的學生。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筆者并不會公開學生分層結果,以免讓學生產生壓力。
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優化可以直接改善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讓學生真正實現有效學習。因此,教學目標必須要符合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且略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由此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其能夠在目標驅動下自主參與英語教學活動。在分層教學模式下,初中英語教師則要客觀分析各層學生的英語認知能力,準確判斷學情起點,由此設計出層次化的教學目標,保證各層學生都可產生良好的思維意識,使其積累有效學習經驗。
就如在“How to learn English”單元教學中,為了切實調動各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就根據學生分層結果設計了層次化的教學目標,具體目標內容為:第一層學生需全面背誦詞匯、詞組知識,初步學習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進行時這幾類時態知識,能夠在語境中利用時態知識去造句、填詞;第二層學生需利用詞匯知識、時態知識去闡述真實的英語學習計劃與學習方法,與同伴共享學習經驗;第三層學生需以前兩層學習任務為基礎,進而嘗試模仿課文結構、語言表達形式去撰寫一份英語學習方案,并且能夠在學習實踐中執行學習方案。
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能力,擴充學生的詞匯量,加深學生對重點句式的理解。初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和學習興趣的不同開展分層式拓展學習活動,為學生搜集一些符合學生興趣的英文作品,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并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在擴展詞匯量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比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沒有將目光局限在教材的文本內容上,而是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從學習網站上搜集一些劇本、文本、小說片段等,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教學。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喜歡電影《The Hobbit》,筆者就為學生選取了一部分電影片段,并且將對應的臺詞文本打印出來指導學生邊看邊讀,通過臺詞文本閱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些學生的基礎能力不足但是喜歡《League of Legends》,筆者就從網上搜集了一些關于“Nashbaron””economic””dvelopmengt”的英語單詞,結合彩色圖片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圖片的幫助下加深單詞的認知與記憶,筆者通過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起到了精準教學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落實分層教學法可以很好地改善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直接優化學生的精神狀態,保護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讓學生始終以自主能動的狀態去學習英語知識。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客觀分析分層教學法的內涵,科學設計學生層次結構,據此設計教學目標、學科作業,讓每一層學生都能積累有效的英語學習、解題經驗,逐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