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宜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上步中學 廣東 深圳 518031)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重大突破,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虛席反饋也要預制發生改變。對于課堂教學這個活動來說,主要分為教與學兩個方面,想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把握,就要從教學過程入手,通過問題來使學生做出回答,并且針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地給予學生反饋,從而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程度進行了解。因此需要將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與反饋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知識使陳述性知識,也就是借助學生原有的知識,來提取線索,從而直接進行陳述的知識,這一類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回答數學學習過程當中的“是什么”和“為什么”問題。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復習過程當中,學而生腦海當中已經初步有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成熟性問題來幫助學生回憶起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下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這塊三角玻璃杯打碎后,只需找到第幾塊就能夠匹配到和原來一樣的三角形。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借助了IRS的反饋信息,激活了學生原本腦海當中的全等三角形概念,進而讓學生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與教師給出的數學模型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借助“什么關系”的陳述性問題來進行解答。學生在作答完畢之后,教師就可以通過IRS系統,來搜集學生的成果,通過成果的搜集,教師就能夠了解到,哪些學生的基礎知識使掌握牢固的,哪些學生的基礎知識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
數學知識的學習的最高目標是引導學生借助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對學生提出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水到渠成的解決重難點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IRS系統的按鍵回答、討論以及反饋,可以對學生起到誘發行為、提供反饋的雙重作用。學生通過帶有綜合性和延伸性的問題回答就能夠更好的進行知識的遷移。例如教師展示出這樣一個圖形,然后又為學生提供一下線索:AB=AC,E、D分別為AB和AC的中點,∠B=∠C,你認為哪種方式可以證明△ABD≌△ACE?
教師設計好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深入思考自己學過的證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通過教師給出的條件,學生就會思考關于全等三角形的驗證條件,倘若學生能夠抓住圖形中∠A這個特殊的角的存在,就能夠發現可以運用兩種方式進行解答。如果學生沒有發現題目當中的隱性條件,則只能用一種方式解答。如果學生只是用一種方式解答,那么IRS系統就可以將∠A標紅,給予學生反饋。
教師把課堂教學的舞臺讓給學生,讓學生展現自己的個性。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追求學生的成功。我們可以通過互動反饋系統,讓學生在合作中發展自己、幫助別人,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這樣關注到學生個體原有的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例如利用互動反饋系統統計和分析數據,在小組中進行展開討論,并且可以在課堂及時點評特別優秀的或者共同有錯的地方。特別是當遇到一些比較有難度的證明題的時候,有很多的學生一下子找不到那個輔助線或者是突破口,就會失去信心,難以下筆,小組里面反應比較快的同學就可以把自己解題思路書寫好,可以通過互動反饋系統直接系統直接上傳到那個白板上,然后站在講臺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樣子不僅有利于幫助本小組的同學,也有利于其他小組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老師指導同學們。在自主練習與合作探究環節中,設計一道倍長中線經典例題:如圖,已知在△ABC中,AD是 BC 邊上的中線,E 是 AD 上一點,且 BE=AC,延長 BE 交 AC 于 F,(1)求證:AF=EF;(2)如果∠EBD=30°,∠DAC=45°, 求∠C的度數.在指導學生利用互動反饋系統的時候,強調要創新,要從別人的解答過程中得到啟發,進行反思,在比較當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從而學生的思維活動達到最活躍的狀態。
教師可以利用互動反饋系統一些數據進行課后分析,總結全面的準確來了解,掌握了課堂上的教學情況;同樣也可以要求學生使用這些數據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有效的大大地提升了數學課堂效率。
互動反饋系統能夠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相互反饋,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對學習的情況進行了解,并且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實踐,從而解決了教師在課堂中無法面向全體學生的及時反饋的問題,促進了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