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龍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預旺鎮中心學校 寧夏 同心 751305)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發生了新的變化,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以往教學模式遺留下來的問題引起重視,以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需求為前提,采取多元有效的教學方法,并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運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熱情,改善學生數學學習成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所產生的問題影響猶在,具體表現在:
第一,部分數學教師仍舊習慣于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即理論傳達,忽視實踐活動的融入,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學習特點,因而難以適應學生的需要。
第二,信息化教學廣泛推廣的背景下,數學教師雖然也對信息教學工具的優勢有所認同,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本身的信息化教學素養有待提高,難以將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最大程度地展現出來,或者過于依賴信息化教學,在制作教學課件上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反而讓教學本質得不到體現。
第三,學生未能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過去教師教學方法的限制,導致學生對課堂、教師的依賴性也很強,對基礎數學知識理論理解不夠深入,數學思維發展和技能掌握受限,這也是制約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基于新課標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要求,為從根本上改善這些問題,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數學教師必然要靈活使用教學方法,以便更好更快地達成素質教育目標。
2.1 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意識到,興趣對于學生而言是最好的老師,結合數學學科抽象、復雜的特點,數學教師可以運用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形象呈現數學知識,展現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動力。首先,教師需要對多媒體教學工具合理應用,樹立辯證信息化教學觀。
例如,在講《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的事物隨機拍下來,運用課件展示,要求學生自行觀察找出有關的數學知識。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來看,他們對抽象圖形的認識往往比較空洞,難以產生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讓“靜”的知識“動”起來,引導學生直觀觀察圖形以及動態演示、操作,刺激學生多重感官,驅使學生積極思考,從而調動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其次,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比如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授課前可以對學生提問:同學們,今天老師請來了大家喜歡的兩位動物朋友——熊大和熊二,他們準備了一些問題想要考考你們,你們有信心嗎?(學生回答)教師再次提問:一天,熊大和熊二要去找食物,他們找到了四個蘋果,熊大說:“我要吃三個。”熊二說:“不行,我們應該一樣多。”請問他們應該怎么分?在學生思考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導入課題,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2.2 融入游戲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并融入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體驗,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數學知識,又可以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利于學生思維發散,并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
以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教學為例,在指導學生學習畫線段時,教師可以計時,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畫出一條6厘米長的線段、一條比6厘米短一些的線段和一條比6厘米長一些的線段,比一比誰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畫得又快又好,對于表現得最好的前五名學生給予一些獎勵,刺激學生的競爭心理。再例如學習《位置》時,教師可以對班上某一學生的位置用“第幾列第幾行第幾個”的數對表示,比如小明在第三列第四行第五個,那么他的位置就是(3,4,5),然后教師隨機說出一個數對,讓處于該位置的學生快速舉手示意,考驗學生的反應能力,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3 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數學教師需要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法的運用,將學生劃分為合作小組,引導學生在互動討論中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發散思維,在實踐探究中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由此不斷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優生帶動學困生,最終讓所有學生都可以提升。例如,當數學教師講到《測量》這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并分工合作,測量數學書的長度、寬度和厚度,讓學生可以在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提出新的思考,教師做好輔導和指正的工作,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習。在課后作業設計中,教師也可以多多設計服務于學生合作學習的作業形式,從而確保作業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和應用也是靈活的,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教學安排靈活調整。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動情境,融入游戲實踐以及組建合作學習小組來保證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讓數學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