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 靜
(江蘇省淮安工業園區實驗學校 江蘇 淮安 223000)
在新課標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成為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基于此,德育教育的滲透成為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班主任在這一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此外,幸福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班主任應當深刻認識到幸福教育的重要性,認真細致地開展小學德育工作。
幸福教育自俄國傳入我國后,逐漸發展成以人性教育為主體的德育教育[1]。我國特殊的國情和教育要求,讓幸福教育主要內容包含以下兩方面,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格外注重學生的幸福感,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系列的幸福教育或德育教育,讓學生在身體、心靈等各方面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進而逐漸感受學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價值。二是教師要正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開展全面且精確的幸福教育,開展相關的德育工作,以幫助學生從自身、校園、家庭三個方面都接受正確德育教育的教學,為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幸福教育的實施,是小學班主任的必修課,其旨在以德育教育為基礎,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發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質。因此,德育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輔以幸福教育,能更好地讓學生養成積極健康、樂觀上進的心態,讓學生感受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熱情,進而對自己的未來倍感期望。
綜合上述內容,不難發現,德育教育和幸福教育都需要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師通過不斷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更好地進行相關工作的開展,這也就意味著,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師有必要且有責任為學生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德育教學,并充分利用幸福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正確的引導和先進的理念,促使學生成長為更適于未來社會建設所需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2.1 肯定學生的自主發展,鼓勵學生個性創造。在小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的性格特征與創造能力尚處于成形階段,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過渡至小學。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還充滿著好奇,極富創造欲,內心十分渴望獲得老師的認可,并有極強的表現欲望[2]。因此,班主任應當對本班學生進行細致分析,了解其興趣愛好,用精心設計的幸福教育課程和德育教育工作,讓學生建立創造自信和學習自信。同時,班主任還應當與各科任老師一起,開展既符合教學目的,又啟發學生大膽創造的課堂活動,進而讓學生在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義的課堂中,充分展現自我。班主任還應當及時予以回應,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創造,大膽表達自我,在肯定學生自主發展的過程中,為學生帶去幸福感和成就感,以此幫助學生將實踐操作經驗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勵中,轉化為內在的精神素養,達到幸福教育的最終目的。
2.2 創造良好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在上述內容中,班主任應當認識到課堂作為幸福教育的有效實現途徑之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學習生活的順利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應當充分結合本班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水平,貫徹落實新課標和新教育改革等各項文件的要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已有的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已經認識到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逐漸顯露出不同于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能讓學生和教師、同伴之間產生各類型的溝通,極大推動了三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進而產生認知碰撞,為新概念的產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基于此,班主任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課堂學習中,予以學生更多地指導,讓學生不斷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并學會在合作的過程中尋找自己的定位,發現自身的閃光點。因此,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合作交流的基礎,及時改變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的學習幸福感不斷增強。
2.3 正確把握教育時機,加強推進家園共育。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在當前的教育中,我們不難發現家長在學習、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占據一定的地位。家庭作為學生的第一課堂,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習慣養成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3]。班主任作為學校和家庭溝通的關鍵中間人,應當充分深入家長群體,將學校教學與家庭教育進行有效聯結,形成有力的教育合力,才能確保學生能獲得全面且綜合的德育教育。同時,班主任還應當及時為家長傳遞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實現更加默契的教學同步,方能讓學生鞏固和加強德育知識。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班主任還是家長,都應當正確把握教育時機,為學生的每一次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充分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才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學生的發展,進而及時調整相關德育工作的內容,制定更適合學生德育發展的課程。
德育教育始終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幸福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特殊性和必要性。因此,班主任應當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思路,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大膽創新,才能更好地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