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舉
(福建省廈門市國祺中學 福建 廈門 361100)
新課改之后,合作學習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合作學習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同學之間通過互動、合作交流,提高課堂效率。信息技術要想快速的傳播與發展,離不開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它不僅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可以推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向前發展。本文重點探究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上的構建策路。
首先,受各種因素環境的影響,高中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非常大。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學習上,大家的水平,操作能力基本上是參差不齊的。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不一樣,有的學生從小就操作計算機,打游戲查資料。對此并不陌生。而有些農村的學生到高中才接觸到計算機,對基本的金山打字操作都不懂。有的學生初中可能接觸過但是基本上也是沒什么技術性的東西。教師在布置一項任務時,有的學生能很快很好地完成,有的學生連聽懂都有困難。整個課堂毫無秩序,成績好的同學做完就去聯機打游戲,成績差的同學干坐在電腦前茫然。還有一些中等生自制能力較差,邊做邊玩邊聊天,教室里吵吵鬧鬧。最后交作業的時候,真正及格的同學卻沒有幾個。也會造成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有些學生自認為自己的操作能力已經很強了,不需要再學習,于是變得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對那些差的學生頤指氣使。這樣也影響了自己的進步。差的同學變得唯唯諾諾,自卑不敢見人。有的會直接喪失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如果不去采取一定的措施來處理這樣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使得計算機課程變得越來越糟。
2.1 確定人數,根據座位的遠近位置劃分小組。教師應該先把全班同學分為一個小組,然后確定每個小組具體多少人,每個人該怎么組合才能將達到理想的效果。這個根據機房的布局,最好是旁邊和對面的同學四個人一組,這樣交流起來方便,不至于串位置。這個根據任務難度也可以調整。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分析,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所有的同學公平劃分,不至于讓一些關系好的小團體抱團學習,而讓那些不善于社交的同學也能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所有的學生之間都能建立一種良好的溝通,小組成員之間充滿了信任和鼓勵,成員之間目標一致,并且都能在找到自己的定位。
2.2 差異組合,成績優秀的同學帶動較差同學。一般是選擇能力強的同學帶一個能力弱的同學。如果組內按成績分配,一個組的都很優秀,一個組則相對都是較差的,這樣不利于任務的完成。強的一組可能很快就做完了,差的同學還不知道怎么下手。不能造成班級分裂的狀態,應該小組成員互相取長補短,每個人都能參與發揮自己的優勢,可以選一個優秀生,兩個中等生,一個差等生分配在一起,也要考慮組內成員最好是兩男兩女,這樣大家都能找到各自的目標,課堂會變得更和諧統一信息技術課上就會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這樣的分配對教師無異于一件好事,讓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基礎較弱的學生,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采用用組員互補的形式,幫助教師最大的提高課堂效率。
2.3 選拔組長,讓其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組員的分工。每個組應該通過選舉,找出一位同學來擔任本組小組長。組長主要是把教師布置的任務強調給組員再說一遍。然后大家商量決定如何打配合完成任務。組長應該是負責任的,對各個成員比較了解。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權利如實發表自己的意見。成員之間可以相互轉變角色,也可以互相謙讓,大家目標一致,就是把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作為最終目的。這樣使得那樣愛搞分裂,自私獨立的同學也能體會到合作的愉快。通過這樣的配合,信息技術的學習不會枯燥,使課堂變得更加生活化,每個人在交流與分工中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各成員之間是一個系統和整體,誰也不能孤立存在,只有各小組成員,一切配合,才能真正地上好高中信息技術課,讓每個同學在愉快的學習環境里獲得進步。
綜上可知,在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下,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強化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科學思維得到了發展,增強了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將其運用于合作教學中。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造性信息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