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平
(山西省晉城市城區鳳凰山礦中學校 山西 晉城 048007)
初中化學原本是一門讓人比較感興趣的學科,但是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輔的傳統教學方法讓學生逐漸對化學失去了興趣。因此,進行有趣的實驗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創新,而且還有助于營造課堂氣氛并提高化學學習的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主要是用于旁聽。在實驗課上都是教師一個人來進行操作和講解,這樣長時間下來學生聽課的效率也會變低。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于是初中化學的教學需要與趣味實驗相結合。加入趣味實驗,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實驗課充滿好奇,從而提升學習興趣。而且在教學方式上也是一種改革,教學質量也是一種提高。并且趣味實驗的開展,對于學生的要求也就更高:在動手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有獨特的觀察和思考能力,還必須要全身心的將精力投入到化學實驗中。通過這種身心合一的方式來達到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水平。
2.1 教師的教學方式刻板、落后。由于大多數化學實驗危險系數較高,在初中化學課上,大多數老師在實驗過程中過于謹慎,以免發生事故,甚至禁止學生參與。這樣雖然讓學生的安全得到了保證,老師的實驗過程也順利的完成。但是學生缺乏動手參與,也就失去了對于化學實驗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就會變差,影響教學效果。
2.2 教師開展趣味實驗的經驗不足。在以往的化學課堂上,教師都是非常認真地在安全的概念范圍內教授知識,化學實驗少之又少。這造成了令人尷尬的局面,即缺乏進行有趣的化學實驗的經驗,并且缺乏將課堂知識整合到有趣的實驗中的靈活性。盡管教師想進行有趣的實驗并在教室內進行現場表演,但由于缺乏教師自身的相關經驗,結果導致教學課堂變得混亂,適得其反,甚至導致學生懷疑教師的教學能力。
2.3 學生缺乏主動性。即使將有趣的化學實驗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的思維模式很難迅速做出改變,這主要是由于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影響極深。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只是遵循老師的想法,埋頭苦干,記大量的筆記,很少有互動的環節,例如問問題或與老師討論等。有趣的實驗也會變得乏味無趣。
3.1 進行教學觀念創新。化學實驗的目的不僅僅是展示實驗過程,而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的表現來觀察,思考和探索,從而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來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改進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做,學生看”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使學生自主地動手進行有趣的化學實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
3.2 進行教學方法創新。趣味化學實驗與化學課程教學息息相關,它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對于化學領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于化學對于化學領域的探索興趣,還能引發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要仔細的探究。但是不論教學方法怎么變化,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模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起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作用。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的快速成長。比如在學習到濃硫酸的稀釋這一章節時,可以用化學實驗來加以輔助,來加深學生們對于硫酸的理解。第一個實驗,讓同學們自己去動手,動腦思考應如何對濃硫酸進行稀釋?可以嘗試著直接將濃硫酸滴入水中,看看會產生什么現象。第二個實驗是將濃硫酸滴在新鮮的肉類食品上,讓學生用眼睛來觀察肉類食品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然后在兩個實驗結束之后,引導同學們自己思考稀釋濃硫酸的正確做法以及濃硫酸的腐蝕性會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從而讓同學們對濃硫酸的印象加深,并意識到濃硫酸的危害性,這樣教學目的就可以很好的達到。
3.3 課內外相結合、動手與思考相結合。趣味化學實驗不僅僅是止步于課堂,還應鼓勵學生與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聯系起來,并自己進行一些簡單的課外實驗,以提高他們的學習和實踐技能。在課堂上進行有趣的化學實驗的同時,將其適當地擴展到教室外,讓課堂實驗和課外實驗發揮聯動作用,形成探索性思維方式,從而提高初中的化學教學水平,初中化學課堂不再是一門乏味的課程。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闡述和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將趣味化學實驗引入到初中課堂中,可以更好的實現化學學科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得到更好的成長。這主要是因為,讓學生自己參與到實驗課程中來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動手實操能力,從而提高化學學科的教學效率。同時也是積極響應我國現代化素質教學的要求,對于初中教學的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