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景云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屏城小學 福建 屏南 352300)
在新課程改的不斷發展中,信息技術也在逐漸與傳統教學相融合,信息化教學已經成了教育中新的弄潮兒。縱觀基于信息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我們仍舊能發現一些不足之處。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教學更注重課堂的高效與全面,需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做出更多新的嘗試,最終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最大優勢,用更科學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1.1 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積極性。基于信息化的教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減少了課堂的局限性。信息化教學模式下能夠將傳統靜態的教學內容過度到動態化,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參與積極性。同時基于信息化的教學能夠從一定程度上來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是一門相對抽象的學科,傳統教學很多時候往往都不能提高學生的題解力,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其復雜程度可能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相沖突,這時候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能夠將一部分相對抽象的內容通過信息化的形式再呈現給學生,學生也能夠從中充分理解所學習的知識。
1.2 有利于優化課堂結構突出學生主體性。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位置往往不能突顯出來,教師一種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而利用信息化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更利用優化課堂結構,學生的課上課下學習時間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調配,學生也可以自己搜集資料或根據視頻進行自主學習,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得到培養,同時學生在課堂上再根據教師的教學進行深入理解和消化,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充分吸收,學生自己對知識的認知有了提升,才更能發揮自己的觀點和思路,這樣也利于學生高階思維的形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3 節約備課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需要查閱很多與課堂教學知識相關的資料,然后在進行備課,通過傳統方式進行備課,教師的工作效率是比較低的,而且所用的時間非常多。而利用信息化的教學,一方面在搜集資料上有了更便利的優勢,其次是備課時間明顯減少,并且基于信息化的備課內容更加豐富也更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在課堂上,教師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板書,直奔主題進行課堂講解,這樣能夠為學生預留更多自主學習時間,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1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有限。基于信息化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對教師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首先教師的專業水平一定要高,其次是教師也要有較高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基于信息化的教學課堂中,不只是要求教師會用多媒體設備制作幾個簡單的課件就可以,教師在設計教學中要利用更多的技術作為支撐。而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很多教師嘗試向信息化的方向轉變,但是遲遲無法提高教學效率,這是因為在教學設計中,很多教師的制作能力不足,那么就會借鑒或照搬他人的教學案例。我們知道每個班級的學生學習情況是不同的,教學設計自然也不能完全相同,如果知識照搬經驗,在培養學生數學知識和各方面能力上都無法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2.2 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融合度不足。很多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沒有深入研究,常常曲解信息化的概念,導致在教學中信息化教師與傳統教學融合度不足,一種只是走了信息化的形式,沒有深度利用其優勢,一種是完全依賴與信息技術手段,摒棄了傳統方式的優勢,這樣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出現偏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只能是輔助工具,更重要的教學還是在于教師。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認識到傳統方式和信息技術的雙重優勢,需要把握好兩者之間的融合度,這樣才更能讓教學有的放矢。
2.3 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不足。信息化的教學便利在于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讓學生自由的學習。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依舊將課堂的主導地位放在自己身上,給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非常有限。很多教師會利用信息技術備課制作一些多媒體課件,除此之外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和自主探究學習中,依舊是在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自學。而課堂上教師講課的時間占比很大,給學生留下的自主思考和探討時間都很少,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這樣的課堂顯然還停留在最初始的階段,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2.4 盲目追求趣味性和新穎性。現在的數學課堂上為了追求趣味性而盲目的引入很多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教學內容和實際教學目標越來越偏離,學生的學習趣味性不但無法隨之提升,相反對真正要學習的東西并不感興趣。課堂上追求趣味性教學是好事,但是我們要注重策略,不要偏離正常軌跡,盲目追求新鮮感。在教學中不一定每一個知識點都必須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內容,還是需要運用更適合的方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1 了解學生需求,充分設計教學。基于信息化的教學設計,不是去照搬他人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案例,教師需要根據班級中各個學生的需求,將這些內容匯總整合,然后在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設計,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從整體生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教師可以利用空余時間調查班級中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在這個年齡段中同學之間更喜歡的討論的話題。利用學生的興趣點來制作課前預習的微課視頻,微課中需要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這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首先能馬上進入自主學習狀態,也對本次需要學習的內容更感興趣,其次是根據教學目標來進行預習,學生的盲目性減少,知道哪些內容時重點難點,是需要自己著重研究的,這樣學生也能通過思考和研究等方法來進行深入的自主探究。其次還有非常重要一點,就是教學設計上我們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自學目標,這樣才更利于學生的發展,也能將學生間的差距縮小。比如在學習《厘米和米》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們在設計預習教案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家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物品或者玩具,通過觀察操作判斷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簡單幾何認識能力,讓學生首先能夠建立一定的空間概念。然后根據班級中學生的情況,一個知識點上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設計多種教學方法,這樣能夠兼顧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也能發揮出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3.2 優化課堂結構,發揮自主意識。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在教學上節省了很多時間,這時候很多教師可能覺得時間比較充足就可以進行下一課的預習或者教學。信息化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在于快,而更在于精。由于在課前學生已經通過微課等進行了自主預習,那么我們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的內容就可以加深,也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擴展,或者預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之間根據問題進行探究,從中來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才能突顯生本課堂的教學理念。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這一課時,就非常適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我們可以利用投影、課件、玩具等作為教具,然后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各個小組,然后進行物體觀察,學生之間通過互動游戲、討論等多種方式對物體進行辨認并說說自己的看法,在這種比較愉悅的課堂上,學生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通過討論激發自己的邏輯思維和聯想能力。
3.3 教師深入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基于信息化的小學數學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在教學中也要不斷通過學習和借鑒經驗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運用能力,找到每一個知識點上更適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內容,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避免盲目一來信息技術導致的弊端。比如借助自媒體平臺自學一些可以動畫制作,一是學生對動畫內容更感興趣,而二是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夠從中得到提升。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精彩的教學內容。
3.4 建立線上學習資源共享平臺。同時學校可以為教師和學生建立線上學習資源共享平臺,教師可以將自己認為優秀的教學案例上傳的平臺上,同時將課本上所需要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精細化講解,然后上傳到平臺上,這樣方便學生的預習和鞏固。其次是利用平臺拓展課外數學小知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內容,這樣課余時間學生登錄平臺可以隨時獲取自己想要的數學資源,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擴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不單單是將信息技術設備作為傳統教學內容的載體,更重要的是從多方面挖掘信息化教學的優勢,通過更合理的方式利用信息技術來創新教學、整合教學、輔助教學,使能夠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綜合能力,為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教學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