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虹
(福建省平潭澳前鎮中心小學 福建 平潭 350400)
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的四個重要模塊,也是核心素養培育繞不開的四個方向。而在這四個模塊當中,閱讀是前提、是基礎,基于核心素養所開啟的閱讀教學實踐對于培養學生產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1 目標設計:研讀新課程標準,把握核心素養要求。閱讀教學要堅持以科學的、契合小學生實際情況的目標為導向,具體需要從這樣幾個角度進行落實:
1.1.1 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結合新課標當中對小學生閱讀內容進行目標設計,全面落實三維課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1.2 結合教材內容,以單元為單位,明確各部分內容的閱讀難點和重點;
1.1.3 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強調結合學生的特點、學習程度,并基于其差異化特征進行目標設定。
1.2 思維訓練:感知閱讀的樂趣所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作為閱讀的主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也是踐行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目標和導向之一,此舉能夠讓學生覺察到閱讀的樂趣所在,并不斷提高自身對課堂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是用思維導圖等方式,引導學生梳理閱讀思路、提煉重點,并基于已有的知識儲備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和表達;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導入一定的游戲、將閱讀分析過程進行具象化的呈現。
1.3 合作學習:創設環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表達平臺。合作學習本質上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當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的突破,強調以小組為單位,在共同學習、共同閱讀的過程中,分享觀點、達成共識,共同解決問題。通常在推進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合作學習的前提是由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小組內通過討論、互助等一系列方式,圍繞情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1.4 閱讀評價: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展開多維評估。即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閱讀能力提升展開評價,目的在于診斷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其后續學習做出引導并產生激勵作用。
1.4.1 教師需要對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判斷,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予以改進;
1.4.2 結合教師的評價內容,明確閱讀過程中核心素養培育的細節和目標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在哪些環節要予以關注,進而在后續的過程中有選擇、有目的,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
1.4.3 教師對學生進行的評價可以多維展開,評價主體既可以是教師本身,也可以是其他學生、學生家長。
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當中的《落花生》一課為例,筆者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2.1 明確閱讀目標。《落花生》一課的閱讀目標設計主要包括四層:一是通過閱讀掌握部分生字詞的寫法、讀音,同時要理解諸如"體面"、"居然"等詞語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的應用語境;二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且能夠按照課后要求背誦相關段落,明確哪些部分是詳寫、哪些部分在略寫;三是理解課文當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感悟從花生身上所能學到的品格和精神;四是掌握和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寫法。
2.2 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融入多元閱讀方法。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筆者主張學生"三遍式"閱讀,并在每一次閱讀的過程中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幫助自身更好地理解文章。第一遍閱讀來自于課前,也就是所謂的預習階段,該階段學生要結合課后的習題設計,完成生字詞的學習,段落的劃分,主旨大意的初步提煉;第二遍閱讀來自課上,即在教師的引導下精讀課文、深讀課文,此部分可以導入思維導圖、圖表等契合學生的閱讀理解方法,讓學生跳脫生字詞以及基礎段落的層面,了解文章的精神內核;第三遍閱讀來自課堂的最后幾分鐘,屬于復習總結式的閱讀,此時需要學生總結和了解作者在文章當中所使用到的表達方式和"以物喻人"的手法,尤其是要總結這類表達方式的特點和習慣。
2.3 以小組為單位,分發閱讀任務。該部分主要是為了輔助課堂上的第二遍閱讀所進行的,筆者為了讓學生對作者、課文主題思想以及"以物喻人"等表達方式有更為深入地理解,同時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積極性,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感悟、分享自己所查閱的資料等,同時還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另外找尋"以物喻人"的古詩文或者現代課文的例子,供學生們參考。
2.4 對學生的閱讀效果展開最終評價。在《落花生》這一堂課上,能夠對學生進行閱讀評價的環節較多,包括基礎朗讀的感情充沛程度、生字詞和語句的掌握效果等,也包括學生對文章脈絡主旨的把握及是否真正掌握了"以物喻人"的特點等。以小組為單位、以個人為單位開啟評價,都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總之,基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閱讀實踐意味著作為教師要盡可能發現學生思想當中的閃光點,不斷使用多元化的閱讀引導方法,讓學生發揮積極性、主動性,開啟自主閱讀、合作閱讀,從閱讀當中收獲更多的體驗,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與學習習慣,為后續的其它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