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龍
(安徽省太和二中 安徽 阜陽 236600)
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去求解問題、設計系統和理解人類的行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當前,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很多學生依然認為信息技術就是放松課,在課上登自己的社交賬號聊天、和同學打游戲來緩解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而信息技術的教師也同樣不重視信息技術課,反正不會考試,不會影響學生的成績,任由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揮”。這就形成了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但不喜歡信息技術課程的現象。
計算思維是一種科學的、系統的思維方式,具備計算思維的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相關課程時能快速上手,在各種信息活動中能合理利用計算機處理問題,整合數據、建立模型,并通過對信息數據的分析、處理,得出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同時,學生能更好的理解信息技術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學會批判性地應用信息技術,形成一種良好的信息技術的鑒別能力。
3.1 學校應不斷提升信息技術課堂的自身價值。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課程,但其教學方式并不新,現在的很多信息技術教師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得信息技術課堂毫無特色。教師的不重視導致學生的不重視,信息技術課流于形式化。以《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1]。
例如,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1教材中,其中第1單元就是帶領學生認識數據與計算,在學習數據與計算之前,教師應該帶領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及其發展趨勢,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充滿著信息和數據,信息技術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和改變,讓學生明白學習這門課堂對自己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義。
3.2 教師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為了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信息技術教師應該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傳統的課堂上,通常以教師講述為主,而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不能采用刻板、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2],同時應該通過教材的編排合理安排課程的內容。在信息技術的學科教學中為了發展學生的計算思維,應該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開展教學活動,以多種教學方法為依托重視教與學的互動,努力的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第2單元《編程計算》的課程時,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這單元的學習能寫出簡單的程序編碼。為了鍛煉學生編程的能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設計程序,教師可以講解幾個的案例,然后將學生們分成3-4人的小組,按照組數給出類型相同但運行結果不同的題目,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編寫程序,并將程序運行得出最后的結果;每組選擇一位學生記錄該組的整個討論過程、編程遇到的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等一系列問題;小組編程得出最后結果后,每個小組派出代表跟大家分享自己組員的成果,并讓學生總結編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與及原因。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3.3 課程內容的重構,對課程計算思維進行挖掘。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學生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動手實踐才能慢慢地形成計算思維[3]。但是,如果學生沒有經過系統化的學習,就算是長期的信息技術學習也很難達到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目的。就目前學生使用的教材而言,在課程內容的編排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此外,已經學習過的理論知識與后期實際操作之間若是出現斷層,對信息技術的學科思維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就學校規定的教材的狀況來說,進行課程內容的重組還能幫助挖掘學生的計算思維。
例如,在學習第2單元《編程計算》時,學生對于編程、計算的了解并不多,剛接觸這門課程就開始學習編程,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吃力的。而第3單元的課程是《認識數據》,其中包括數據編碼、數據與結構、數據與系統、加密與解密等章節。因此,在學習這兩個單元的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從順序上進行適當地調整,先全面的認識數據,再學習編程,循序漸進,形成系統的教學。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選取選修教材中的課程內容。例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選取了選修教材中的課程內容,這就說明選修教材中的不少課程內容也需要學生進行相應的了解和學習。不要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學習方面出現知識斷層,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及技術的學科核心素養,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但目前的教學狀況還無法滿足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實際需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是突破現狀的重要方式。因此,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計算思維能力的幾條策略,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