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容容
(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七里塘學校 安徽 滁州 233200)
幼兒園教育區域活動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可以通過區域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探究學習的過程,并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通常情況下區域活動主要是在特定區域進行玩耍并且能夠在玩耍中感受快樂和提升思維能力。
1.1 活動區域的狹小。在國內,大多數幼兒園都存在園區面積小的問題,特別是城市,這可歸因于土地資源緊張以及房價居高不下。因為園區面積小,所以很多幼兒園的活動區域小且不全或者成了多功能活動區。例如,有的幼兒園就沒設置表演區等,有的把生活區用作構建區、表演區等。活動區域的狹小,特別是室外活動區域的狹小,不利于幼兒的成長,會限制幼兒的想象力以及腦力的開發。
1.2 活動區域材料缺乏多樣性和層次性。大多數幼兒園的區域材料都缺乏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就多層次而言,不同班級的游戲難度應不同,根據班級的認知水平,大班的游戲難度應有適當的難度,中班次之,小班最簡單,而且相同班級也應隨時間適當地增加游戲難度,這樣才更有利于幼兒智力的開發。現實是很多幼兒園的游戲無層次感,例如,相同班級的游戲難度一年無變化,更有甚者是不同年級的幼兒共用區域材料,游戲難度一致。就多樣性而言,幼兒園應豐富區域材料的多樣性,提高幼兒對游戲的興趣,讓幼兒積極參與游戲中,但是很多幼兒園的游戲單一且沒有與時俱進。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階段,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對于一些規則規矩,幼兒還不具備正確的認知,也沒有自我約束能力,因此,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容易出現自由散漫的現象,這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幼兒教師在區域環境的創設過程中,要為幼兒創設帶有標識性的區域環境,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幼兒進行耐心的引導,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規則,并能夠遵守規則。
例如:幼兒在區域內進行游戲活動時,經常會出現玩具到處都是的現象,在游玩過后,大部分的幼兒都沒有主動的意識,將玩具歸還并擺放整齊。為了培養幼兒在生活中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在活動區域設置標識,明確標明每種玩具類別的具體擺放位置,引導幼兒在游戲過后,主動將玩具歸還到具體的位置,并且擺放整齊后在離開。通過標識性環境的創設,能夠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讓幼兒能夠主動遵守生活中的一些標識,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區域活動材料的選擇和擺放影響著整體區域環境創設的效果,因此,幼兒教師在創設區域環境的過程中,要做到科學選擇材料,合理擺放材料,讓材料能夠充分的發揮出其作用和價值。對于材料的選擇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紀,考慮到幼兒的實際需求,通過材料來激發出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從而,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例如:教師在開展繪畫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繪畫的區域環境,為了充分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教師可以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五顏六色的小動物的模型,讓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利用區域內的彩筆和畫紙,簡單的勾畫小動物的外形。幼兒正處于天真爛漫的時期,對于可愛的小動物完全沒有抵抗力,通過投放一些可愛的動物模型,能夠快速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能夠專注到繪畫活動之中,從而,有效的促進和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繪畫能力。
教學評價主要包括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幼兒園對教師的評價。教師應因人而異給予幼兒有針對性的評價,如對膽子較小的幼兒,應以鼓勵的評價語言為主,評價語言應生動、豐富,取得幼兒的信任,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調皮好動的幼兒,應機智巧妙地應對,注重挖掘幼兒的潛能,評價語言應具有技巧性、藝術性,同時也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而幼兒園對教師的評價應側重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肯定,做到科學、公正。如實施發展性評價,為教師提升自我創造機會;實施獎懲性評價,根據教學情況對教師進行相應的獎罰等。正確開展教學評價,不僅能夠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還能有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
總之,教師要對活動區域的布設進行合理的規劃,教學活動區域布設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分重要,應受到更多幼教工作者的重視。中國的幼兒園教學活動區域布設的完善還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幼教工作者學習掌握并重視布設理論知識。我相信通過幼教工作者的努力,中國幼兒教學活動區域布設會更加合理,從而有效促進幼兒園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