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燕
(廣東省惠陽高級中學 廣東 惠州 516001)
文化和語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傳播文化的手段。英語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對世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2],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念,提升學生英語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1.1 有利于提升學生文化交流能力和民族自豪感。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語教學中包含著大量的文化知識,對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各個方面都處于不斷發展階段,教師如果在英語教學中忽視對文化的知識的講授將導致文化在“走出去”和“引進來”中缺少溝通交流能力。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接受知識最快速的時期,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將英語知識與文化教育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對各個國家的文化差異有一定的了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學會正確對待文化的差異性,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學生表達溝通能力。
1.2 有利于中國的文化“走出去”和“引進來”,使中華文化更加廣泛地流傳。伴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在國際中的話語權也在增多,中國文化也需要“走出去”和“引進來”,不斷的推陳出新,加強各國間語言、文化、禮儀等交流,增強學生文化認同感。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將更好的宣傳中華文化,讓他們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做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2.1 通過情境教學滲透文化知識,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可以通過情景教學的模式,為學生創建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使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得到提升,文化自信也得以培養。
例如,在學習外研版七年級上冊Module 4 Healthy food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有關各個國家的飲食視頻或者圖片,讓學生對各個國家的飲食習慣有充分的了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不同國家的生活場景、了解文化知識以及生活習俗等,拓寬學生知識視野,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3]。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區分some和any 的用法,掌握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用法,而且對各國的文化知識也有更深入的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2.2 在英語教學中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眾所周知,初中生處于身心發展不成熟階段,愛玩好動,對一切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融入文化知識,在實踐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學生交際能力,同時教師也要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外研版九年級上冊Module 2 Public holidays時,教師在講授各國的節日知識之后,可以讓組織學生通過情境話劇表演、英語口語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等來加深對課堂知識的滲透和靈活運用,讓本身枯燥、乏味的課堂充滿生機,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課堂學習中。這種有效運用課外活動的方式,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流利地運用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而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語言是人類溝通交流的工具,文化是人類發展的見證,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具有密切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語言和文化區分開來,要有效的運用語言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以及文化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對英語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對各國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的同時,更有效地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心,努力做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為初中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