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妍妍
(黃山市梅林實驗學校附屬幼兒園 安徽 黃山 242700)
幼兒園小班教育作為孩子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教育階段,如果能夠科學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方式進行啟蒙教學,不僅能夠讓學前教育與時俱進,吸引孩子的學習注意力,同時也能夠有效促進學前教育水平的提高,為孩子正式邁入小學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多媒體是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興教學手段,正在不斷影響著幼兒的課堂教學。幼兒教育的對象正是以形象思維發展為主的兒童,他們更加喜歡直觀感性的事物,更容易接受相對直觀的教學方式,在幼兒教學引入多媒體技術能夠讓教學更生動,教學效果更理想。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多媒體工具廣泛應用,電子白板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被許多教師所廣泛應用于教學之中。電子白板結合了現代化多媒體設備的許多功能.可以給學生們帶來更加直觀的幫助,以及對于知識更加確切的理解。[1]
例如,在小班英語學習活動中,幼兒老師借助電子白板這一新型的多媒體設備,教育學生《我的身體》這一模塊課程,在白板上分別畫出個部分的身體部位,并配以舒緩優美、適合幼兒的音樂,依靠簡單英語單詞所組成的歡快旋律,使孩子們在游戲中很快樂的就能指出自己的各正確身體部位。再比如教孩子們認識卡通機器貓特征時,在白板上顯示一個機器貓的平面圖像,再畫出一個卡通側面、背面圖像,讓孩子們進行不同卡通部位的涂色,同一部位著色一致,以此了解機器貓各結構部分。寓教于樂,將信息技術在幼兒教學方面不斷滲透并發展,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大有裨益。
以信息化優化幼兒園教學生活層面的內容,逐漸被更多家長和教育機構認可并推崇。信息系統完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較漫長,所以創建過程必然會出現很多不適應,必須做好對教師的協調和引導。學校加強信息系統維護,對校內幼兒進行系統全方位的備注,關注各位幼兒的相關注意事項,對于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狀況進行實時的監控,加強家園共育,營造幼兒園輕松娛樂且能達到教書育人的文化,同時與各個孩子的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結合該年齡層幼兒生理發展的特點,給予每個同學積極回答的課堂氛圍。[2]
例如,利用信息化可以使家校結合,家長可以與幼師進行線上溝通,叮囑自家孩子的諸如食品過敏情況等要點,既可以讓老師隨時隨地了解孩子的動態,也可以使家長放心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監督孩子一日三餐以及休息,查詢教師每日對孩子的課程和娛樂規劃,真正做到教學透明化。家長也可以和老師利用信息化教學,共同探討對于學生更好的教育方式,老師也可以糾正部分家長不正當的教育觀念,引導家長進行正確的家教,配合學校的工作,以此照顧幼兒的陽光童年。再例如由于教師個人的力量比較薄弱,單靠幾名同校教師所制作的教學課件十分單一有限,所以依靠信息化收集來自五湖四海的各位優秀教師對于幼兒教學的見解,協助提升,營造教學氣氛。整體提升教學內容,做到優化教學活動的效果。
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優雅動聽的音樂,鮮艷奪目的色彩,美麗斑斕的圖畫以及老師積極的情緒渲染都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多媒體的立體聲響效果能為幼兒營造一種充滿情感,如臨其境的情景,容易代入情感,激發幼兒積極情緒,開啟幼兒心扉,使其盡快進入學習主體的地位角色。[3]
例如,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鋪橋搭路。在學習花類知識時,選用鮮艷的鮮花圖片,依靠斑斕的色彩,讓學生產生具有沖擊性的印象,以此加強對花類相關知識的記憶。再播放大自然相關的音樂旋律,是孩子不單從視覺,還能從聽覺來了解大自然。再比如選擇對京劇中臉譜的講解過程里,選擇色彩較少,結構單一,幼兒能夠看懂并接受的臉譜,讓學生們對其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再插入各個行當的經典唱段,不求幼兒能夠聽懂,但求孩子們能夠有一個最初的了解,這種方法可以在小班教學活動“小戲迷”和“京劇臉譜”這兩個活動中頻繁使用,這樣讓同學們不僅面對了京劇中生、旦、凈、末、丑各個行當的服飾,還潛移默化的了解到了中華傳統文化。
信息技術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從而營造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喚起幼兒的注意力,誘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符合幼兒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狀況。這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陶冶了幼兒的情操,還能極大地增強了幼兒的認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