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華
【摘 要】 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圖示教學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形象化地掌握歷史知識。為了發(fā)揮圖示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教師應在教學中應用圖示教學法預習、應用圖示教學法構建知識體系、應用圖示法突破知識難點。
【關鍵詞】 圖示教學法? 中學歷史? 應用
人們也將圖示教學法稱為圖文示意教學法,指教學者在教學中結合簡單的線條、文字將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具體,提高教學的說服力和條理性。通常情況下教師在教學中都是將零散的知識點通過圖文并茂的板書聯(lián)系在一起,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將圖示教學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有利于整合零散的知識點,強化學生記憶與理解,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接下來筆者就圖示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這一課題提出建議。
1. 圖示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圖示教學法具有深遠的意義,具體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1.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有了興趣的驅動人們更容易自主學習和鉆研,這也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只有學生對某個方面知識點感興趣才會主動探究,而要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離不開教師的正確指導。學生很難接受繁瑣的文字知識和邏輯性較強的內容,將晦澀難懂的文字轉變?yōu)閷W生很容易接受且易于理解的故事擺脫了傳統(tǒng)文字學習的枯燥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深入探索的欲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在學習中掌握更多知識。
1.2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歷史知識
年代發(fā)展是歷史教材編排的主線,通過穿插精彩的歷史故事強化學生理解。這種編排方式主要結合豐富的感性材料強化學生消化所學的知識,但其具有很強的零散性,這是因為歷史知識不僅零散且空間跨度較大,需要學生掌握很多的知識點,且每個時期的經濟、文化以及政治都有不同的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混淆。而借助圖示教學法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歷史知識,避免混淆。
1.3有利于學生形象化地掌握歷史知識
遞進性和跨度性都是歷史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受到教材篇幅限制影響,教材上的知識點較少,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更凸顯出圖示教學法的應用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圖像和圖形給學生展示形象的歷史知識,對學生而言有利于其親身體驗相鄰時代的歷史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2. 圖示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用圖示教學法可從幾個方面進行:
2.1應用圖示教學法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生學好歷史學科的關鍵,也是提高教師教學效率的關鍵。對學生來說,課前預習有利于其在課堂上緊跟教師教學節(jié)奏,促進其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很多學生認為歷史學科的學習就是死記硬背,并不注重其中的邏輯性和人文性。因此,很多教師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都是簡單地翻閱教材,并沒有深入思考。但借助圖示教學則可以使學生更清晰地了解歷史學科所學的知識點,為此,筆者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出示圖示輔助預習,提高學生預習效率。以教學“秦統(tǒng)一中國”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提前為學生準備了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預習模塊。預習模塊的對應內容將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時間軸為基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突出的各項舉措為該圖示的主要內容。在此之后筆者將其制作成課件,使學生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可以根據(jù)自身學習需要結合圖示預習,又或者通過自身的預習認真判斷對應模塊中的圖示是否存在錯誤,對學生進一步思考史實起到促進作用。
2.2應用圖示教學法構建知識體系
將圖示教學法應用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比較常用的就是概念圖與思維導圖。歷史學科的學習中無論是課時學習還是單元學習都具有一定的內在邏輯,學生在學習中結合這些內在邏輯樹立歷史知識有利于其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知識,這個過程中圖示教學法的應用既幫助學生復習新知識,又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以教學“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例,筆者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思考紅軍選擇了一條怎樣的道路建成井岡山這一革命根據(jù)地,簡單的思維導圖如下:共產黨成立→北伐戰(zhàn)爭→南昌、秋收起義→紅軍長征→延安革命根據(jù)地。這個思維導圖比較簡單,學生可在這個思維導圖中簡單注釋,比如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主要是因為北伐戰(zhàn)爭失敗,中國共產黨意識到武裝的必要性,由此爆發(fā)了秋收起義和南昌起義。由于學生在學習中對紅軍長征的時間和事件記憶比較深刻,但很少有學生了解紅軍為何會選擇這樣的道理,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借助思維導圖發(fā)散思維,更好地了解了紅軍的這一選擇。這個過程中筆者結合思維導圖進行闡述與代入,學生更好地了解了歷史背景,意識到紅軍做出這種選擇的原因。
2.3應用圖示法突破知識難點
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可借助圖示突出課堂教學重難點,強化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其認知水平。比如以教學“九一八事變與西安事變”這部分內容為例,在教學九一八事變時筆者借助思維導圖將九一八事變的內容按照時間(1931年9月18日)、經過(借助柳條湖事件炮轟沈陽,占領東北三省)和結果(東北三省淪陷)展示出來,讓學生快速突破這部分內容的重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如此,學生從中快速總結了與九一八事變有關的知識點,教學重難點逐一攻破,學生從本節(jié)課的內容中掌握了記憶歷史事件的方法,從中掌握了歷史學習規(guī)律,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綜上,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用圖示教學法以學生真實的情況為基礎采取對應措施。本身歷史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主動理解教材知識,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并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只有每個教師主動承擔教育的重任,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盼如.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34).
[2] 王保霞.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9(34).
[3] 王穎.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中學, 2017(10).
[4] 李志輝.初中歷史教學中圖示教學法的應用[J].未來英才,2017(24).
[5] 呂如倩.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讀天下(綜合),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