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阜遼
【摘 要】 初中美術課程,是一門必須學習的藝術課,借助該課程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提升,不僅能對學生的美術興趣進行培養,還能拓展學生的其他興趣,讓學生的學習生涯更加充實、有趣。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美術教學并不重視,部分教師也不致力于提升美術課程,導致這一課程出現嚴重的邊緣化情況,學生沒興趣學,美育的目的難以實現,要想改變這一情況就需要創新初中美術教學的內容和形式。
【關鍵詞】 初中美術? 發散思維? 培養路徑
引言
美術對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但部分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且受課本的限制,制約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豐富教學資源,積極更新教學模式,同時還要開展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引導,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形成獨特的創造性思維。
一、初中美術教學困境
(一) 教學觀念滯后,課程不受重視
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環境相比之前已經發生變化,但應試教育依舊占很大的比重,美術作為一門小學科,教師及學校對美術學科的重視度不高。學生將美術看成是一門休閑類學科,認為其成績不會對未來發展產生影響。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存在不足,無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加之教育理念滯后,教師對美術教育關注度不高,這也是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
(二) 教師為主體,學生地位較低
在新課程改革后,要求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一切教育活動圍繞學生。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初中美術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只是將美術知識以灌輸式傳輸給學生,學生主體參與能力及意識受到影響,教師并未關注學生情感變化,導致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逐漸對美術學習喪失興趣。在課堂學習中,多數學生做其他學科作業,導致美術課程內容無法順利進行,無法達到預期的美術教學效果。
二、初中美術教育應用發散思維的措施與路徑
(一) 培養發散思維的途徑、方式
美術教育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對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等能力進行培育。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培養,提升其相應的能力理應成為該課程教學的重點和根本。因此,初中學校應該對教學設施不斷改善,定期培訓在職的美術老師,通過教學思路的創新、教學方法的優化來實現美術教學目的。事實上,以往美術課程之間對傳承比較重視,但是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下,不僅需要對文明進行傳承,更應該推陳出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開拓,讓學生在對理論技法、施加能力進行學習和提升的基礎上,還能夠表現自我,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二) 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究
初中生正處于好奇心強且想象力豐富的階段,但其審美能力和興趣愛好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創作時,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不能一味地否定學生,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美術教學提供了更多的資源。教師可積極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創作情境,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世界著名的美術作品,讓學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美術作品的魅力,活躍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創造力。另外,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學生傳授技巧,不僅會制約學生想象力的發展,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在《出游活動綜合展示》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出游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創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 采用集體激勵教學
美術教師可以通過集體激勵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集體激勵教學通常以一個確定的主題為著眼點,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在未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在該種情況下,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接受不同想法的思維碰撞,產生更多獨具特色的新想法,對其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具有很大幫助。例如,在講解《拱橋美術》一課時,教師可以拱橋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探討自己曾經見到過的拱橋的特點,不斷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對拱橋建筑的初步認知。
結束語
初中美術教育承載著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發散思維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美術教育能夠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助力;另一方面,發散思維的廣泛應用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置身于美術教育活動中。因此,教師要把握美術教育與發散思維的關系,采取有效的應用措施和實踐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學生的優秀品質,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春香.初中美術教育應用發散思維的途徑分析[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9(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