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騰梢
摘要:在素質教育普及下,小學班主任需要加強德育教學的質量,而這就要求班主任能先樹立正確的德育理念,同時可以重視激勵策略在德育教學工作中的合理運用,這樣才能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故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激勵策略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工作中的運用,旨在提高德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激勵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德育的地位不斷提高。小學是學生成長中的一個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小學生不僅會逐漸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升,還是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時期,而小學生是否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具有較高的德育水平,與班主任開展的德育教學工作效果有著直接關系。所以,為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班主任要在高度重視德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上,合理運用激勵策略,提高德育教學的效果。
一、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班級管理的主導者,班主任要深刻認識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必要性,并能在此項工作的開展中,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可以自覺學習德育知識,并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予以踐行,從而使學生可以獲得全面發展。但是以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現狀來看,大多數班主任只是在發生問題的時候,向學生予以德育知識的普及,或者只是單純的處罰,并未實施激勵策略,讓學生深入學習德育知識,提前規避一些問題的發生。另外,在德育教學工作中,許多班主任都是直接向學生灌輸德育理論知識,并且也沒有給予學生發言權,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無法讓學生理解德育知識,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讓學生對德育學習產生抗拒、抵觸心理,使得德育教學工作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合理運用激勵策略促進小學德育的落實
(一)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班主任在德育教學工作中實施激勵策略的時候,首先要樹立正確德育觀念,并能積極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其中,學習德育知識。對此,班主任應當明確學生在德育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開展德育教學工作。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相應的激勵策略,以提高德育教學的效果。比如,在小學生心中成為一名少先隊員是十分光榮的一件事情,班主任就可以通過組織少先隊活動,讓全班學生可以積極學習少先隊員的優秀品質,并且針對平時表現優異的學生,幫助他們提出參加少先隊的申請,使其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少先隊員。在此過程中,學生在班主任的激勵下,以成為一名真正的少先隊員而努力著,不僅平時學習更為認真,也在向優秀少先隊員的學習中,掌握了更多德育知識,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德育水平。
(二)結合生活實際,有效實施激勵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如果班主任所講授的德育知識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那么學生很難真正理解,更無法將之踐行于生活之中。故此,小學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學工作時,要結合生活實際有效地實施激勵策略,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去深刻理解德育知識,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比如,班主任在教導學生愛護環境的時候,切勿直接告訴學生環境遭到破壞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這些對小學生而言是無法理解的,這是由于他們缺少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世界的認知也不全面,所以這樣并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所以,教師需要從平時的生活中著手,如要求學生不亂扔垃圾,而對于自覺遵守這一要求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糖果獎勵或期末加分的方式,先讓學生可以養成這一良好生活習慣。
(三)針對學生的德育自律性做出激勵
在德育教學工作中實施激勵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認識德育自律。所謂德育自律,實質上就是讓學生能夠從思想深處可以認可,并且可以將其踐行于生活中。所以,班主任需要提高學生的自覺性,比如,在班級管理中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輪流擔任小組長或班長,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自身的職責,這樣既能讓學生加深對德育的理解,也可以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團結意識,而為了激發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對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獎勵,以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要在實施激勵的過程中,圍繞學生的心靈需求進行,如在家長會上對學生提出表揚、讓小學生參加升國旗儀式,通過這種激勵方式,才能促使學生德育自律,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從而切實提高小學生的德育水平。
三、結語
小學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理應重視德育教學,并可以基于班級情況與學生情況,合理運用激勵策略對學生予以正確引導,使學生可以積極學習德育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志.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探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0(001):26.
[2] 黎凱琴.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研究[J].下一代, 2020(001):1-2.
[3] 李歡年.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讀天下(綜合),2020(7):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