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金麗
摘要:時代在進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斷完善,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應如何進行是教師該思考的,學生在各種的壓力驅使下也越加重視閱讀。眾所周知,閱讀一直是語文的重中之重,在語文界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得閱讀者得天下”。確實,閱讀理解能力是素質培養的一部分,為應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的大變革,教師該怎樣引導學生呢?接下來將從三個方面進一步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力培養
有效掌握閱讀方法能讓小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減輕壓力,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要想在語文閱讀中得心應手,就必須掌握閱讀的學習技巧。事實上,大多數學生對于閱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困難,他們有些人不能靜下心來仔細閱讀,有些人對于閱讀沒有興趣,為此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制定合適的方法來教導學生。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剖析文章,提升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一、引導學生善于通讀全文
閱讀能力培養的第一個方法就是掌握全文,閱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讀,掌握讀的方式才能有效地進行閱讀練習。由此通讀全文很重要,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段落結構,對于文章的總體信息要把握到位。例如,在學習《童年的水墨畫》時,從“垂柳把溪水當作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這句,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對于童年的美好回憶,他想象著童年是一幅水墨畫,在溪邊在江上娓娓道來給人對童年的向往與回憶。同時在通讀全文中也應當對文章的藝術手法有個系統性認識,《童年的水墨畫》中就利用聯想的手法來表達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童年的喜愛之情,學生在理解了這個藝術手法以后就能理解文章有了對文章的初步理解,才能為接下來的深入分析奠定一個好的基礎。這對于小學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入門一步。唯有學生真正地感受閱讀的魅力,學生才能獲得動力去深入閱讀愛上閱讀。事實上閱讀與通讀二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共同體。對學生的理解認知能力也能給予指導和幫助,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文閱讀綜合素質。
二、教導學生學會細細品讀
語文階梯性閱讀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學會品讀。讀一本書最重要的一點是領悟作者的用意并且學以致用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例如在《新青年》中號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標準是:生理上身體強壯;心理上是“斬盡滌絕做官發財思想”,而“內圖個性之發,外圖貢獻于其群”;以自力創造幸福,而“不以個人幸福損害國家社會”。這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大批學子對其進行閱讀和討論,有些學子將自己的看法反饋給發行處,我認為這就是品讀。在時局動蕩的大環境大批知識分子對其進行大規模的議論,有反對新青年的復古保皇派,也有支持新青年的先進分子,他們從各方面進行細讀從而在各方面都做出了評價,我認為這就是關鍵讀一本書每個人的理解和體會是不同的,先人如此我們亦是如此,而一本好的書是能經得起歷史的推敲,是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毅然不倒保持最先的光芒。如今我們再去細讀新青年雖能體會作者的用意但卻只能領其意不能會其神,但是我們卻能從中提取作者的精華之處并使之成為自己的才能,這才是正確進行品讀的關鍵。
三、帶領學生進行推敲思考
語文閱讀的第三個方法就是推敲思考。學生了解文章大意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思考,在經歷通讀和品讀的沉淀后,就需要反復推敲來升華閱讀。許多學生對于反復感到不喜,往往沒有耐心去反復閱讀,教師此刻就要教導學生感受語言的獨特魅力,言語的細膩情感需要學生用欣賞的目光才能挖掘,文章的深層內涵也需要學生的推敲。例如,比如在學習《風娃娃》這篇課文時,可以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當自己在放風箏時有了風是不是就更容易讓風箏飛得越高。也可以帶領學生們創設情景融入想象,讓他們想象自己就是在船邊卸貨的船夫,炎熱的夏天,沉重的貨物,當船夫們的臉頰與后背都有汗水的陳競,此時一陣微風刮來,他們感到涼爽而又舒適。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自己有沒有過放風箏奔跑的經歷,在奔跑以后自己是否也汗流浹背渴望微風呢,如此教導學生進行推敲思考掌握閱讀方法,孩子會掌握得更加牢固,課堂的氛圍也會有趣而生動。可見,推敲的過程中蘊涵著巨大的潛力,當這些潛力爆發時,學生對于語文的階梯性閱讀就能夠有效掌握。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閱讀能力培養需要學生掌握三個基礎方法,先對文章進行全面的通讀,在理解文章前提下,再由粗到細的仔細品讀,但僅僅靠讀是不夠的,還需要對文章進行反復推敲思考。學生唯有如此才能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應對小學語文閱讀練習,語文的學習水平才會有所提升。有針對性趣味性的使孩子在課堂閱讀練習中得到鍛煉,以此實現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增強閱讀的感知能力和科學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郝惠琴.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