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李玉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物質需求在不斷滿足的基礎上,追求精神文化需求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環節。舞蹈作為能夠陶冶情操的藝術形式之一,對培養人們藝術素質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學生作為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加強其自身綜合素質,更是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環節。如何在舞蹈教學中實現對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培養工作,已經成為各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校;舞蹈;藝術素養
前言:隨著社會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逐漸提升,而高校作為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教育場所,重視傳統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工作的同時,還要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素質培養教育計劃,從而達成培養出高能力、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的教育目標。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環節,而舞蹈這一藝術形式更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應重視通過優質的舞蹈教學提升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一、高校開展舞蹈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學生綜合素養。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逐漸提高,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也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都在關注的教育問題。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本身的學習需求,因此,高校應重視在課程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工作的改革創新。在高校舞蹈課程教學方面,部分高校已經根據實際情況,對本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優化和改革,讓舞蹈教學在高校的重視程度有顯著的提升。然而由于舞蹈教學內容和其環節的復雜性,高校對相關課程的計劃安排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教師專業素質較低、課程設置不科學、教學模式單一等,高校若對相關問題沒能及時予以重視,長此以往,會對學生產生多個方面的不良影響。因此,高校應利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相關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舞蹈的環境,培養非藝術專業學生的舞蹈能力和藝術素養,這對學生未來進入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加強學生藝術素養。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傳統主義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需根據時代發展,為學生制定科學的教育教學方式,重視引進舞蹈、美術等藝術課程,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這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此外,如今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更加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也就是團隊意識,專業課程中對這一能力的培養并不具備一定程度的優勢。而舞蹈教學則有所不同,不僅具有靈活性和自由性,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熱情,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增強學生的交往能力。舞蹈訓練中的合作環節,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重視學生興趣培養。內容和形式較為枯燥的專業課程教學會讓部分學生逐漸喪失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這時,高校就可以利用多樣化的藝術形式,為學生開展多樣性課余活動和教學課程,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果。隨著舞蹈教學被更多的高校納入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余,對藝術課程產生興趣,對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具有重要作用[1]。
二、高校開展舞蹈教學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措施
(一)創新教育教學理念
高校在開展舞蹈教學課程時,要重視對教育教學形式的創新和改革,根據社會發展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課程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和安排,在實踐活動中凸顯舞蹈教學的特點和優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和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針對學生身體實際情況,制定人性化的教學安排,促進學生能夠根據身體情況提升舞蹈技術水平。除此之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還要關注將情感有效融于舞蹈教學中,讓學生在學會舞蹈技能的同時感受到其中蘊含的人文情感,利于學生體會舞蹈藝術的魅力。
(二)豐富舞蹈教學內容
教師在授課期間還應重視對教學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將舞蹈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增長學生對舞蹈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和發展。比如,教師教授民族舞時,可以將我國少數民族的舞種向學生進行系統的介紹。如講解傣族舞時,教師可以從舞蹈動作的特點進行講解,再引導學生對傣族的民風民俗進行了解,加強學生對舞蹈內涵的認知,激發學生對相關舞蹈的學習和興趣,也為學生以后學習舞蹈打下基礎。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不僅對舞蹈自身進行了解,還能豐富對藝術形式的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
(三)創新優化教學方式
通過對部分高校舞蹈教師教學情況的了解后發現,部分教師仍舊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式單一、內容枯燥,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不利于學生舞蹈技能和藝術素養的提升。針對這一情況,舞蹈教師應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如互聯網、移動終端、手機應用程序等,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束縛,加強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工作。比如,教師在講解蒙古族舞蹈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工作,為學生準備蒙古族舞蹈的視頻,以供學生賞析和學習,再將視頻傳送給學生,方便學生隨時學習、記憶,有助學生提升舞蹈水平[2]。
結語:為了緊跟時代發展,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高校應將素質教育作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舞蹈作為一種常見的藝術形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綜合素養,還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在開展舞蹈課程教學時,應從創新教育教學理念、豐富舞蹈教學內容、創新優化教學方式三個方面著手,引導學生學會舞蹈技能的同時體會其藝術魅力,進而提升自身藝術素質。
參考文獻:
[1]閆麗.高校舞蹈教學與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結合方法探析[J].作家天地,2020(20):162-163.
[2]常國華.淺析高校舞蹈教學與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J].戲劇之家,2020(30):122-123.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李偉,男,漢族,籍貫:云南昭通,生于:1981-05,工作單位:昭通學院,單位省市:云南省昭通市,單位郵編:657000,職稱:講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舞蹈學;
第二作者:李玉,女,漢族,籍貫:云南昭通,生于:1979-09,工作單位:昭通學院,單位省市:云南省昭通市,單位郵編:657000,職稱:副教授,碩士學歷,研究方向: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