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燕
【摘要】類比遷移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應用廣泛,其中代數知識、幾何圖形知識、統計概率知識當中,教師都可以充分運用類比遷移法來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從已知概念出發類比到位置概念,完成對于新的數學概念的理解。不過在教學當中可以發現,類比遷移法教學中更多受到學生知識結構、元認知情況和思維定勢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學生難以完成對于部分知識內容的類比轉換,類比遷移教學方法很難奏效。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為學生提供知識探究過程,通過引導知識概念更新、提高反思意識等方面來帶動學生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形成類比意識。
【關鍵詞】類比遷移法;小學數學;概念認知;思維
類比遷移法是一種概念認知的運用方法,類似于傳統教育概念當中的舉一反三。在小學階段,類比遷移法的運用來源于學生的心理因素和認知能力兩個方面。一般情況下,面向小學學生,教學所采用的類比遷移法主要以表征類比、感知類比、關系映射、策略運用等方式為主,借助這些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從已知概念向未知概念進行思維躍遷,獲得知識的成長。對于數學教學來說,類比遷移法具有較高的教學應用價值、
一、小學數學中類比遷移法的主要應用場景
(一)代數當中的類比遷移法。小學階段代數知識主要以四則混合運算為主,其中以多位加減運算為代表的計算方法學習能夠較好的運用類比遷移法。例如在豎式計算當中,學生需要借助對于豎式的運用來進行兩位數及以上的加減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豎式運用相對陌生,教師可以以計數器、算盤等學生在此前見過并運用過的計算工具來進行類比。其中計數器使用中,學生分別在十位、個位進行數字波動,來完成計算。豎式學習中教師便可以將計數器中分位的計數方式類比到豎式計算當中,幫助學生形成豎式與計數器相類似的運用方法。
(二)幾何圖形的類比遷移法。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開始逐漸認識到幾何圖形,并涉及到一些簡單的圖形面積的計算。不同圖形之間計算公式雖然有所差異,但是其內在擁有一定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運用類比遷移法進行面積計算方式的教學。例如在三角形面積底乘高除以二的計算公式當中,教師可以引入此前學生學習過的正方形計算公式邊長乘以邊長,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一個正方形可以分為兩個相等的三角形,而三角形的底和高兩個部分的長度恰好是正方形的兩個部分的邊長,學生便能夠從正方形的計算公式當中類比總結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由來。
(三)統計概率中的類比遷移法。統計與概率是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內容,相比于此前的數學內容,統計與概率涉及到了大量的數形結合知識,學生除了需要進行數據的計量,還需要完成對于統計圖的繪制。常見的統計圖如柱形圖,折線圖等對于學生的理解來說相對簡單。但是涉及到多組數據如不同班級數據、男女生的分別數據時,學生無法通過已有的柱狀圖或折線圖進行繪制,此時教師可以運用類比遷移法引導學生從單項統計圖向復式統計圖進行概念過渡,幫助學生了解在統計圖當中通過多個要素來進行多個項目數據的表現方式,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類比遷移法主要面臨的學生認知問題
(一)學生既有的概念結構
類比遷移法的教學應用是一種基于網絡結構的關聯性概念聯想,要求學生能夠從一個概念通過共性類比的方式完成向另一個概念的跳躍。但是對于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在數學學習當中通常已經形成了概念結構,在這個結構當中很難融入或者主觀層面不愿融入更多內容,導致類比遷移法無法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跳躍。
(二)學生的元認知
元認知是現代心理學概念,主要是指人類心理層面對于認知的認知情況。小學學生的數學概念形成往往是片面的,他們很難形成一定的反思意識對于自身概念認知情況進行分析。而類比遷移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能夠對既有概念以及概念的認知過程進行反思,形成過程性的認知能力,然后再通過重新建構形成新的概念認知。而元認知當中反思能力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運用類比遷移法進行概念學習。
(三)學生的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是一種相對固化的認知邏輯,小學階段學生很容易在兩點一線的學習方式當中,形成固定認知邏輯,導致無法對新的概念知識進行類比。這種思維定勢隨著學生的認知能力的提升而逐漸加固,產生對于類比遷移教學方法的負面影響。
三、針對學生思維模式的小學數學類比遷移法教學策略
(一)注重認知的探索過程
探索過程是構建整個概念認知邏輯的基礎,學生無法進行對于不同概念之間的類比認知,關鍵在于整個認知過程的缺失。傳統教學更多是以直接呈現的方式進行數學概念展現,學生只是被動的進行認知接受,這種方式無法跳脫出學生的認知結構框架,進而無法幫助學生自覺地形成類比習慣,在類比遷移教學中,學生難以完成思維轉換。因此在教學調整方面,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究的環境,學生需要親身參與到概念的形成和論證當中來,才能夠不斷強化自身對于概念的認知和認可。
(二)進行全面的知識更新
小學數學的知識看似破碎,實際上存在內在的連貫性。傳統教學模式未能將連貫聯系給出,導致學生很難進行全面化的認知。在后續的教學升級當中,教師應當以網絡體系的方式,建構一張互相聯系、彼此作用的數學概念網,以一點到面的形式,引導學生形成整體性認知,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使學生能夠從某一個知識點當中進行思維引申,形成類比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反思意識
在教學當中,教師應當著重引導學生積極對所學知識和所形成的認知概念進行反思,其中反思自身的思想方法、重新對關聯性問題進行驗證、對已獲得的概念認知進行邏輯反推等。只有學生不斷進行概念反思,才能夠不斷強化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在數學知識的學習當中更加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張純.直面數學推理發展數學思維——基于小學數學推理的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23):50-51.
[2]高紅,李雨菲.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加強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培養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8(35):278.
[3]王秋玲.實施巧妙類比有效提升能力——談小學數學類比思想的教學[J].吉林教育,2015(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