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望
【摘要】語文是初中素質教育的重點科目,學習語文能促進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審美能力、素質修養等方面的提升,同時也是學習其他科目需具備的基礎。新課改對初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養成為教師重點培養的目標。在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教育理念與模式,通過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策略
基于雙減視域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主,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點培養學生的個人素養與多方面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與思想。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積極創新教學形式,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
一、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要想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教師首先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其次,教師要全面了解與掌握教學情況,結合中學生目前的語文基礎與學習能力,在語文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創新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從而有效增強課堂教學實效。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要與學生多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學習,讓學生分組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這樣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能使學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與作者的具體情況,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了解與記憶。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與學生多互動,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教授,忽略了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再加_上課堂形式的枯燥、單一,導致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無法提升,進而影響了核心素養的發展。為此,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形式,將情境創設融入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設有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情境,從而促進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
中學階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所以對很多事物的探索意識比較強,為此,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情境教學。例如,在教學《貓》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圖像、音頻等形式向學生展示關于貓的資料,這樣可以更好地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文章內容充滿好奇,從而引發學生閱讀的欲望。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形式由靜態轉變為動態,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讓學生近距離地觀察到貓的形象與特征,了解更多關于貓的知識。在情境教學的基礎_上,教師再對文章進行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進行角色扮演,增強課堂趣味性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主,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情境表演是學生較為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建情景劇,讓學生在了解文章人物關系的基礎上進行角色表演,這樣能極大程度地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在情景劇的表演中,學生不僅能更深入地掌握文章重點,還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組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四、優化作業布置,切實減負增效
作業不僅是教師檢測課堂學習效果,反饋、調控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還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但在傳統的作業布置上,語文教師一-味采取單-的作業類型,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再加上往往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大大降低了作業的效能。在大數據的支持下,語文教師可以精準化地把控學生完成作業的具體情況,向學生有效推送個性化的作業,并利用互聯網學習平臺進行個性化的指導,讓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走向精準化和高效化。例如,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課的作業設計與指導中,筆者將整理好的相關資源通過互聯網學習平臺推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課堂知識學習情況,制定專項的鞏固作業計劃,在系統中按照“字詞”句章“閱讀”“寫作”等有計劃地進行分層訓練,以此達到鞏固與提升的效果。具體來說,作業分為五項:(1)“帶你識茅屋,好詩我來讀”。在認清字詞的基礎上,朗誦整首詩,注意節奏、重音和語速。(2)“閑情進茅屋,好詩我來解”。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歌中的畫面,感知作者在詩中熔鑄的深沉情感。(3)品析佳作,邊讀邊賞。自選角度(如詞語錘煉、表現手法和寫作目的等),領會詩歌的“大美”之美。(4)結識詩人,雨夜聽心。在背誦全詩的基礎上,深入詩歌的內在情感,了解詩人寫作的背景,在心中構筑-位憂國憂民的“詩圣”形象。(5)“千古絕唱,情思飛揚”。假如你能穿越到唐代,站在詩圣杜甫面前,會對他說些什么呢?其中前三項為必做題,后兩項為選做題。學生在這種菜單式、情景式、趣味式和互動式的作業中,獲得了學習的樂趣和動力,消弭了厭學情緒。借助大數據反饋,教師能夠清晰地獲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為正確有效的指導提供幫助。
結語:總而言之,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可以說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語文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曉秀.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第二課堂(D),2021(0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