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麗莎
【摘要】學校是教授學生知識,為國家儲備人才的地方,教學的內容不僅包括學生智育的培養,還有學生德育的培養。初中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學生會出現逆反心理,沒有成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師在這時期進行德育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可以從了解學生心理和需求、增加與學生溝通的頻率、增加與家長溝通的頻率這三個措施進行探索。
【關鍵詞】初中;溝通藝術;德育工作
溝通是交流和進行德育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有效的溝通能讓學生欣然接受教師的教誨,并遵守規則,這對處于初中叛逆期的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只有讓學生在這一時期形成正確的行為規范,德育工作才會達到目標。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學生素質教學的工作在新課改中展開,社會和教育界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視。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下,教育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初中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加,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學生不能辨其真偽,加之好奇心的趨勢,初中生是最可能誤入歧途的。加之處在叛逆期的初中生聽不進家長的勸解,也不愿和家長和教師分享自己的煩惱和困難,倘若班主任沒有察覺到學生的問題,任其發展,其后果十分嚴重。班主任需要為初中生開展心理教育的班會,引導學生走正確的路,為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基礎,其次,班主任還需進行重要的德育工作,將此工作貫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讓學生在德育的氛圍下接受愛國教育,掌握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讓這些行為深深印在學生的血液中,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只有在初中階段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生才能讓自己在青春期綻放光彩,為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基礎。
據此,在這個時期,班主任該怎么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呢?通過教師的強制力去執行教師和學校規定的行為規范,學生的逆反心理就會更加地強烈,越不遵守行為規范的條理,嚴重的話還會引起師生之間的爭端,反響十分不如人意。班主任利用班會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跟明顯是不夠的,學生在校學校的時間有限而德育教育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這時,班主任需要通過溝通來增加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平等的溝通是有效的,班主任在負責學生學習中大小的事物的同時運用有效的溝通與學生進行真情實感的對話,明白學生內心的想法和現有的困惑,這樣教師的德育才有針對性。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溝通策略
1.班主任需要了解學生心理和需求
現在初中生獲取信息的十分地便捷,看似便利的背后實則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構成一定的威脅。學生在網絡中會看到許多自以為“個性”的危險行為并進行模仿,或者學生會將自己的煩惱在網絡上傾訴,這些是學生無法運用自己稀缺的經驗進行辨別的,學生也不想與家長和教師進行溝通。此情此景,班主任需要與學生拉近距離,了解學生的心理和需求,關注到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運用平等的溝通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班主任在學習中需要意識到學生心情和學習狀態的變化,及時發現及時幫助學生排憂解難,讓學生明白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利于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能信賴教師和家長,多余教師和家長溝通,排解自身的困惑。
2.增加與學生溝通的頻率
一個班級或多或少會有50名學生,班主任需要對這50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負責,這樣的工作量對于班主任來說是巨大的,畢竟個人精力有限不能完美地估計到每個學生的心情。加之班主任對學生的看法和情感帶有主觀的色彩,班級中遇到事情,班主任也會先通過自己的主觀判斷來解決,但是,主觀判斷并非就是真實客觀發生的事情,班主任也會發生錯判和誤判的現象,這會讓處于劣勢的學生心生對班主任的芥蒂,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和對班主任的看法,這樣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進行就有點困難。
班主任需要在日常學習中擠出點時間與學生進行日常的對話和溝通,時間把握在十分鐘以內就可。在和學生對話溝通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多聽學生的意見,明白學生內心的想法,調節學生之間的矛盾,提高學生的個人思想和道德素質,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對班級和教師提出一些建議,有助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做出適當的調整,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德育教學。
3.增加與家長溝通的頻率
德育工作需要學校和家庭兩方面的聯合。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對學生的了解勝過教師,因此,家長在學生叛逆期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并與班主任多聯系,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處境,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家校的有效溝通能讓班主任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也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只有這樣溝通在更加地有效,學生才能在正確的路上成長。
三、結語
溝通在初中階段的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班主任需要提高責任意識,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道德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婧雯.淺談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溝通的藝術[J].新絲路,2017,000(018):106-107.
[2]亞生·托乎提.淺談中學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幾種想法[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3,000(00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