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啟訊
【摘要】要提高高中學生古詩詞學習效率,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古詩詞理解思維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對文本進行準確深度揣摩,并自主把握古詩詞內在情感,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對文本內容進行準確理解和牢固記憶。要做到以上要求,教師就要在教學時,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古詩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強烈的古詩詞學習欲望,構建高效教學課堂。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高效
前言:
新課改后的高中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從單純教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在學習古詩詞內容時,需要建立學生有效的傳統文化閱讀思維體系,確保學生能夠自主高效的對古詩詞課文進行閱讀理解和記憶。基于這種時代背景之下,教師就應該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這兩個方面出發,通過構建多元化的古詩詞教學課堂、增強師生教學互動、開展學生自主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對文本內容展開不斷深入的思考。本文針對新課改下,教師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進行以下具體分析。
一、營造古詩詞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要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營造教學氛圍是關鍵。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不僅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文學價值,同時包含了豐富的傳統人文底蘊,這些詩詞內容極具音韻美和韻律美,能夠給人帶來充實的美的享受。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營造古典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沉浸到古詩詞的世界中,帶入人物角色來理解和感悟古詩詞內容,充分把握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展開精神和思想上的對話,并因此獲得更多的啟示。例如,在學習《詩經》兩首第一首《氓》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前,通過與文章氛圍相近的古典音樂和相關圖片來營造氛圍,讓學生了解到今天講解的課文內容與愛情有關。在充滿代入感的氛圍中,教師對學生們說,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今天,我們走進遙遠的衛國,感受一下那個古老年代所發生的,被千年傳唱的愛情故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能夠將自己帶入到古代的故事背景之中,想象那個年代的風土人情,把我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并順利總結出人物特征,體會出文章的內在思想感情。
二、通過提問引導思考,啟發學生大腦思維
要確保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理解深刻透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就要善于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思考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和總結出文章大意,充分活躍自己的大腦思維,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礎上,產生更多自己的思考,促進學生學習的不斷創新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效率。例如,高一學習的《離騷》這首古詩文,對于學生來說,就具有較大的難度。高一學生古文鑒賞能力水平還比較低,在學習《離騷》這種年代久遠的文章時,不僅字音字形辨認困難,其中意義更是難以理解,然而離騷是我國著名詩人屈原的經典之作,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深刻領悟詩歌的內在情感,感受到古詩詞的價值與意義。
三、小組合作深入探究,激發學生思考意識
學生對古詩文內容的理解與學習,需要建立在對文章內容主動思考的基礎之上。傳統的教學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學生的主動思考意識沒有得到充分激發,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知識也就難以擁有自己的理解與思考。為此,教師要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對知識展開主動的探究,為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提供更加自由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設計內容新穎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激發出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對人物展開主動合作探究。例如,在學習《蜀道難》時,詩歌中出現了三嘆,教師通過課件展示這幾句詩詞,并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這三次感嘆的感情是一樣的嗎?學生通過討論,自主思考出三次感嘆的感情不一樣,最后一次感嘆達到詩歌感情的最強音。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學生能夠瞬間抓住文章主旨,體會出詩人對家國社稷的無限憂思。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對古代文學的賞析技巧,增強了自己的審美情趣與文學素養。
四、展開古詩文朗誦大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古詩詞的美需要學生在反復有感情的誦讀中,才能真正品讀出來。教師平時還要善于開展各種有關古詩詞的朗誦活動,增強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主動對古詩詞展開誦讀,體會到誦讀古詩詞的趣味性,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出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與傳統文化素養的不斷提升。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班會活動或者傳統節日來臨之際,開展主題式古詩詞朗誦大賽,在中秋節時請學生搜集與中秋節有關的古詩詞,并通過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對詩歌進行朗誦,與此同時,清明、重陽、端午等等傳統節日,都有大量與之相關的古詩詞內容,學生在對這些詩歌進行搜集的過程中,也不斷開闊了自己的研究,增加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知識積累,加深了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為學生學習古詩詞知識,打下來良好的基礎。
結語: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內容具有較大的難度,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為目的,展開古詩詞教學。摒棄傳統灌輸式的教學形式,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主動對知識展開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獲得更多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不斷提升自己的古詩文賞析技巧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巧.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創新思路分析[J].人生與伴侶,2021(1):47.
[2]郭霜紅.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創新策略分析[J].人生與伴侶,2021(1):48.
[3]錢景媛.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才智,2020(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