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創新,其不僅能給學生創造相應的學習機會,促使學生自身學習思維開放化,而且還能夯實學生的基礎,促進學生追求新知識,從而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能夠獨立思考與解決相關數學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高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創新原則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0-0048-02
數學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與其他的學科相比,數學知識的學習通常存有較大的難度,且學生對概念性、抽象性的相關數學知識通常無法有效理解與接受,且傳統化的教學當中,數學教師更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就會使數學課堂的教學較為枯燥乏味,缺乏生動性.面對該狀況,想要確保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數學教師就需注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積極轉變傳統化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以此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得以提高的同時,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一、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創新原則
首先,整體發展的原則.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其基本的教學方法通常需適應多數學生,因此,教學模式的創新中,教師就需對所有的高中生實施全面且系統的引導,以確保教學模式得以創新的前提下,把全部的學生都引入到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同時,創新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偏重于成績好或成績差的學生,需確保整體性發展的原則,以實現教學內容的創新.
其次,民主性原則.高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創新中,教師需注重引導學生,確保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對學生進行引導中,數學教師需遵循民主性原則,確保學生能夠立足于平等立場引導教學,并為學生創設民主、公平的學習氛圍,以確保在自由的前提下開展數學知識的研究,從而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勇于表達其內心的認識與看法,并調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最后,感情鼓勵的原則.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而需言傳身教通過自身對數學知識的喜歡與熱愛,以促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得到充分激發,并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記住與掌握相關數學知識.
二、高中數學創新教學模式的策略
1.構建教學情境
數學知識通常源自于現實生活,又能對現實生活當中的問題加以解決.數學知識通常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因為數學知識有著明顯的邏輯性與抽象性,這就使學生無法有效掌握到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無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高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創新時,需注重教學情境的構建,在情境中融入與生活相關的數學知識,從而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例如,對《數列極限》開展教學時,數學教師將生活當中的攀巖情境創設,讓學生想象其參與攀巖活動,攀巖的整體高度為8米,學生由地面攀爬至頂端,其每分鐘所攀爬的高度是剩下高度的1/2,那么學生需攀爬多長時間可以到達頂端?經過情境構建,學生就會將學習的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發散思維進行知識探究,從而使學生應用數學知識進行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網絡化信息技術的運用
目前,各個學科都構建了高效課堂,數學學科的教學亦是如此.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課堂容量相對較大,要學習的理論、公式等相關知識也比較多,且具有顯著的抽象性,這就使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數學知識的學習較為枯燥.因此,數學教師需通過適當的方法對教學模式實施調整.而互聯網上的教育平臺運用,則能有效解決知識容量大、教學難度高的問題.在高中數學的傳統化教學中,教師為了確保整體上的教學進度,通常會迅速的將需學習的數學知識強硬的灌輸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大量的知識,通常需花費較長的時間進行知識內化,這就會拉大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而網絡化的信息技術運用,則能有效改善該狀況.微課作為以網絡化信息技術為依托的一種教學模式,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模式創新時,可積極運用微課,以實現數學課堂的教學多樣化,這不僅能夠使數學課堂更靈活,而且還能使學生通過學習的知識更好的解決相關數學知識.例如,對《橢圓》的有關知識開展教學時,數學教師可在課前,準備相關的微視頻,引導學生通過微視頻預習學習知識,并將預習狀況反饋給數學教師,而教師則依據反饋狀況,對教學策略實施調整,以促使學生充分掌握橢圓知識的同時,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3.開展分組合作教學
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將數學知識轉變成問題,而且還需通過合作教學的開展,以教師對于學生的了解,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在小組內開展捆綁策略.小組合作的教學,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促進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而且還有助于生生之間的情誼構建,以此使學生彼此有更多的了解.同時,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教學,其不僅能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而且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例如,在對《統計與概率》的相關知識開展教學時,數學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學習與掌握相關知識,在學習時,第一組學生需對班級中全部學生的出生年月日進行統計,并計算出一年中各個月份出生的學生在課堂整體學生中占比.并推算出全年學生當中,五月份過生日學生的數量有多少?而第二組學生則需對班級中男生與女生對于籃球喜歡的人數分別是多少?喜歡足球的人數有多少?并以此計算出喜歡籃球運動的人在全年級中人數的占比是多少?因此,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將成績優異的學生和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混合分組,在學習與計算中,讓學習優異的學生帶動學生差的學生,并將數學課堂交還給學生,以促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討論中,實現思想火花的迸發,并實現課堂氛圍的活躍,從而使學生的時間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時,在課堂學習中做到學以致用.
4.課堂的評價方法創新
教學評價作為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重要部分,把教學評價運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不僅能滿足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實際需求,而且還是數學教師需要擔負的職責.因此,教學模式的創新下,數學教師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形式評價學生,也不能通過“你是我教的最差的學生”類似的語言否定學生.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創新評價時,教師需將學生的自身差異及學生發展的需求,以評價的形式,促使學生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與不足.同時,在對評價內容進行選擇時,數學教師需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內容,并關注到學生在具體學習中的態度,在此基礎上,對學生自身的創新精神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除此之外,在數學課堂的評價中,數學教師需注重通過互動評價與自主評價,引導學生彼此積極溝通與交流,以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在課堂學習的狀況,當教師發現學生的問題時,需給予相應的鼓勵,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從而使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數學知識既是各個階段開展教學的主要內容,又是實際生活當中常用到的知識,這種狀況下,就要求在教學模式的創新當中,不斷促進數學課堂的教學實效性提高,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意識,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發揮,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通過情境構建、運用網絡信息化、合作探究等各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深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嚴鵬.構建高中數學創新教學模式的探索[J]. 東西南北:教育,2019(3):279.
[2]朱瓊.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J].教育研究,2020,3(2):33-34.
[3]吳偉勝.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7):34.
[4]袁遠繼.創新教學模式,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J].文學少年,2019(21):1.
[5]梁健.新時期關于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創新的探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9(015):42-43.
[責任編輯:李璟]
作者簡介:潘琴(1987.9-),女,江蘇省揚州人,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